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穿越古今文明 演绎和谐乐章

来源:侯咏     发布时间:2017-10-06   编辑:潘妩媚   打印   字号:

  新闻网讯 10月3日,中秋前夜,皓月当空,丹桂飘香,哈尼族音乐家、双簧管演奏家李勇翔的双簧管独奏音乐会在元、明、清皇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圆满举办。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刀波、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石亚洲、文化部办公厅主任陈丁昆、孔庙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志友、中国文物报副社长李学良、北京报业集团发行公司总经理闫澎、北京保利演艺集团副总裁杨硕知、中央政策研究室调研员马文余,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中心主任杨华山等嘉宾出席本次音乐会。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吴志友以“音乐美的互鉴”为音乐会命名,在“音乐载道 道洽大同”的题词中诠释了音乐会的内涵。孔子倡导“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是人格修养、民众教育的重要途径。“乐者天地之和也。”儒家对音乐审美的核心就在于“和”。李勇翔与多位演奏家、歌唱家合作,共同演绎了中国民族音乐、中国礼乐,西方古典音乐。

  李勇翔是从云南哀牢山走出来的哈尼族音乐家,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双簧管教师。他用西洋乐器双簧管与古筝、手鼓、钢琴等中西乐器合作,创新演绎中国的传统民歌和古风古曲,令人耳目一新。开场演奏中,李勇翔双簧管独奏一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高超的演奏技巧,迷人的旋律,令观众掌声久久不息。李勇翔和青年古筝演奏家曹媛源合作演奏了《月宫》和《梅花三弄》,悠扬柔和的双簧管主旋律,与清脆婉转的古筝交相辉映,浑然天成。《月宫》奏出了中秋夜的皎皎明月,光华流转。《梅花三弄》更是李勇翔对古曲潜心研究、借鉴改编之作,双簧管和古筝的协奏音色清亮,展现出傲雪寒梅的清香悠远,生气盎然。

  李勇翔演奏的《红河随想曲》带着浓厚的哈尼人风格,清越、悠扬的双簧管乐声撩开了红河山野清晨的薄雾,随着双簧管和钢琴合奏旋律转向欢快明朗,哈尼人生活和劳作的欢乐从层层叠叠的梯田中流淌出来。一曲终了,哈尼人的故乡仍然遥远而宁静。

  李勇翔与国家一级演员、中国电影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田雪共同演奏了巴洛克时期古典音乐著名德国作曲家巴赫的《d小调小提琴与双簧管协奏曲》三个乐章,旋律变换多样、丰富感人。

  音乐会节目创作编排独具匠心,展现出音乐的互融、互鉴之美和天下大同的理念。例如中央民族歌舞团哈尼族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杨倩琳吟唱了《诗经·国风·周南》里的歌谣《采芣苢》,钢琴伴奏中的低吟浅唱,令听者如痴如醉。76岁高龄的朗诵艺术家左志国激情饱满地朗诵古诗词,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音乐会中,特邀多位嘉宾登台演出,男中音歌唱家黑力、青年钢琴演奏家金月姣、打击乐演奏家吴建红等,艺术家们倾心奉献的曲目让观众感受到了中西合璧、美妙动听的音乐。整场音乐会一个半小时,由本次音乐会艺术顾问韩国纲精彩主持。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