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座谈会召开

来源:宣传部 赵鹏     发布时间:2017-10-12   编辑:姚令琪   打印   字号:

  新闻网讯 10月11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座谈会在三号楼一层会议室召开。学校党委书记张京泽,党委副书记、校长黄泰岩,副校长再帕尔·阿不力孜,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丽萍出席座谈会。张京泽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张京泽指出,我校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是建校70年来成绩的凝聚,我校过去有着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延安民族学院时期为培养民族干部和建国初期为民族识别和少数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近年来,我校在人口较少民族及边疆问题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他也指出,面对如此重大的建设任务,我们还须克服困难,不断增强主动作为意识,进一步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他强调,“双一流”建设实行的是动态调整,我们要居安思危,立足于内涵发展强化质量提升,直面学校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他指出,要利用“双一流”建设的契机精心打造民族学学科群的高峰,创造新的辉煌。学校要以民族学学科为依托,把一流学科的建设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全力以赴打造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切实提升“四个服务”能力,让一流学科建设“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他强调,要牢固树立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意识,主动承担起中央民族大学应尽的责任,从而真正提升我们的学科地位和学术价值。


  张京泽指出,根据双一流建设的总体思路,要着重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统筹推进各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要以民族学为龙头,构建优势学科群,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进而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二是下大力气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标志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并举,切实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从学校层面抓好统筹、抓好顶层设计、做好过程管理、抓好问责问效。四是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担当、一流的责任。这要求我们聚焦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聚焦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聚焦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培养。最后,他强调,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在座谈会上,黄泰岩指出,我们进入“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之列,但依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压力,仍需大力推进学科整体发展水平。他强调,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们要把民族学打造成为真正的学科“高峰”,树立和推出具有标志性的专家学者,真正形成自己的学科理论,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服务,在社会关注的民族问题上发挥影响力,向外界充分展示中央民族大学和我们的民族学学科。同时,要通过三年的学科建设,为学校未来的学科整体建设和发展打下基础。他表示,学校的各项工作将紧紧围绕这一建设目标给予支持,对学科发展所必需的经费及人才等问题予以政策倾斜。最后,他希望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未来十年里不仅要发展民族学学科,还要大力推进社会学学科的建设,使其成长为世界知名的专业,构筑我校的学科“高原”。同时,他强调,在民族学学科群建设中不仅要培养民族学家,还要培养民族语言学家,通过民族语言这一桥梁发展法学、新闻学、旅游学等专业,培养出既懂语言又懂专业的学生,做到理论和应用的结合,满足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和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麻国庆,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杨圣敏,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孙英,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丁宏等在会上先后发言。麻国庆提出民族学学科群的建设主要是以民族学学科及其相关研究领域为重点,他阐述了民族学建设一流学科的总体目标、中期目标和优势特色,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强民族团结经验和社会稳定研究,“一带一路”和民族发展研究,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以及边疆问题研究等。杨圣敏就民族学如何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进行了阐述,他以人口较少民族研究等为例论述了我校的民族学学科之所以能够走在全国前列,与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研究、服务于解决民族及边疆焦点问题是分不开的。他还提出我校的民族语言学科和民族史学科同样有着光辉的传统,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孙英在发言中主要围绕站位要高、起步要稳、成果要实三个方面交流了看法,她表示要站在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上认识我们的教与学,结合双一流建设的目标真正做到使我们的教师队伍得到学生的认同,培养的人才得到用人单位特别是民族地区用人单位的认同,研究成果得到同行以及国家决策部门的认同以及在传承创新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方面得到社会的认同。丁宏从国家战略需要与民族学学科发展的关系角度进行了发言,她阐述了民族学学科发展的几次高峰都与当时的国内形势紧密相关,目前民族地区、民族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则需要我们提出新的理论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

  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人事处,科研处,发展规划处和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院系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座谈。(宣传部 李红亮/摄)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