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西南民族大学罗庆春教授: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彝族母语生态诗学

来源: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赵丹华     发布时间:2017-11-10   编辑:潘妩媚   打印   字号:

  新闻网讯 11月10日上午,应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邀请,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院长罗庆春(阿库乌雾)教授在文华楼1446会议室做了题为《文学地理学视野下的彝族母语生态诗学》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主任木乃热哈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普忠良,学院党委副书记、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党总支书记刘正发及学院硕博研究生聆听了此次讲座,讲座也吸引了我校其他院系及外校学生前来参加。

  罗庆春教授在讲座中提出,彝族母语生态诗学是从彝族丰富的典籍中挖掘出来的美学思想。彝族是汉语文脉和母语文脉并行的民族,彝学可分为本体彝学和理论彝学。所谓本体彝学是用彝文来书写的彝族文化,由于彝族早期本体彝学成果丰硕,国内外很多学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理论彝学是借鉴国内外相关文学理论,用各学科的方法用汉文或非彝文进行的彝学研究。在上述基础上,罗庆春教授主要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河流标示来分析古彝文明的母亲河——金沙江与彝族文学创造的深层关联,进而讨论彝族文学的母语生态诗学传统与地域使命。阐述了“母语生态诗学:文学的地域性与地域的文学性”“母语生态诗学与彝族文学的地域使命”“彝族地域文学传统及其现代传承与传播”三个问题。重点结合《勒俄》、《玛牧》、《博帕》等经典著作介绍彝族母语生态诗学的具体内涵,认为彝族母语生态诗学具有万物有灵、感恩祖先、敬畏自然等诸多内涵,是一个独特的体系。

  罗庆春教授结合生动的图片和典型的事例,精神饱满、热情洋溢地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他强调研究人员应有多重身份的自觉,鼓励大家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学会用长远的眼光进行学术研究,展示出青年学者应有的风采和水平。讲座充满了浓郁的学术氛围,内容深入浅出,给前来聆听讲座的师生带来了重要的思想启迪。最后,主持人木乃热哈老师对此次讲座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代表学院对罗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