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5月21日晚,国际著名伊斯兰学者、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近东语言文化系约翰·沃布里奇(John Walbridge)教授应邀在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做了题为“哲学与神秘主义的对话”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杨桂萍教授主持,李晓瞳老师点评,清华大学哲学系研究生马睿智同学做翻译。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生及硕士研究生参加了讲座,国际儒学联合会牛喜平秘书长、李焕梅女士和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浩教授应邀参加并进行互动交流。
沃布里奇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从伊斯兰思想史的角度梳理了理性哲学和神秘主义的传统、神秘主义与哲学的互动,伊斯兰哲学史进程中的神秘主义转向,以及这种转向所产生的影响。沃布里奇教授重点探讨了作为哲学工具的神秘主义对知识的关切,即如何获得知识尤其是哲学知识。尽管西方哲学与伊斯兰哲学都有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然而伊斯兰哲学却因其发展出了神秘主义而与西方哲学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特征。他把对神秘主义与知识之间关系的探讨追溯到了柏拉图哲学中对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划分。然后在以普罗提诺及其追随者为代表的新柏拉图主义者那里,由普罗提诺“流溢说”所构筑的自太一到万物的金字塔结构,使哲学家们获得启发,他们开始通过修行来获得一种超越经验的知识,由此神秘主义便在哲学中萌生。
沃布里奇教授通过对伊本·西纳、安萨里、伊本·图菲利、伊本·阿拉比、苏赫拉瓦迪和毛拉萨德拉几位伊斯兰思想家的神秘主义思想的介绍,梳理出一条从伊本·西纳到毛拉萨德拉的伊斯兰神秘主义吸收多种传统并逐渐完善的发展轨迹。最后,沃布里奇教授评估了伊斯兰哲学中神秘主义转向的影响。目前学界主要持三种观点:一种认为,伊斯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转向导致了伊斯兰哲学的衰落,只有大量的对前人作品的评注,而缺乏原创性的著作;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种转向对伊斯兰科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了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阿拉伯。教授则认为伊斯兰世界一直重视科学的学习和探索,科学革命没有发生在伊斯兰世界有复杂的原因;最后一种观点则是伊斯兰神秘主义思想的忠实支持者,主要以侯赛因·纳塞尔和亨利·科尔宾为代表的永恒学派(Perennialist School),他们认为神秘主义为代表的后伊斯哲学传统已经是一种存在的事实,我们不应加以否认和忽视。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而深刻,让大家对伊斯兰哲学与神秘主义的发展和互动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
本次讲座内容丰富而深刻,让大家对伊斯兰哲学与神秘主义的发展和互动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