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北京市区150余公里的密云区不老屯镇,提起小孟,村民们可不陌生,也总是津津乐道:这孩子可不赖!
小孟就是我校校友孟炳淋,他出生成长在湖南的一个农民家庭,艰辛的成长经历锤炼出他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2013年从民大毕业后,毅然选择扎根在偏远的不老屯镇学艺厂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而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外地来的小伙子,凭着一股子韧劲,一边学一边做,用6年的青春,在小山村里创立了不老屯镇独特的农产品品牌——不老尚品。
一腔热忱创业路
初到学艺厂村,孟炳淋发现这里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同时也看到了因交通不便、观念落后及销售渠道单一等因素导致空有优质农产品而不能将其应有价值“变现”。

孟炳淋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现状他坚信,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一定会给农村带来同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他选择通过互联网这班“特快车”,帮助这个小山村走上一条增收致富的“高速公路”——村民不出村就能在网上销售自家的农产品,消费者不出门也能买到山区优质的特产。
想到就做!在工作之余,孟炳淋通过自学和参加培训班,努力学习公司管理、网络运营、产品销售知识。通过到村民家和城里的超市、农贸市场做调研,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坚信自己的青春应该投入到农村广阔土地中,用自己的学识能够回报助力农村发展。

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2015年初,北京不老尚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张营业”,孟炳淋终于把村民的“菜篮子”搬上了网。与此同时,他创业的艰辛道路,也终于开启了帷幕。
满地荆棘,摸索前行
刚起步时,村民们对网络销售完全不懂,孟炳淋的这个想法在小山村里砸开了锅。村民说什么的都有:“这全国各地的,面都没见着,东西给人家了,不给钱咋弄呀?”“东西好坏也瞅不见,搁谁能买呀!”
创业是艰难的,何况是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大山里。面对村民们的种种质疑,他没有放弃。为了让村民们放心,他一方面组织大家到村委会,打开电脑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讲解网络销售的知识;一方面到处借钱,按高于当时市场10%左右的价格,从村民家采购农产品。因为是新开的店,很难吸引客户,而他作为电商销售的“小白”,更是难上加难!转眼重要节日快到了,他发现网络上好多农产品都在做促销活动来吸引客户,孟炳淋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找到了突破点:将产品搭配组合,以“套餐”的形式进行优惠促销。这样一来,既让客户得到了实惠,一次性买到其他想买的东西,也大大增加了网上订单。

网店的销售量慢慢上去了,然而快递运输又出现问题了。刚开始,他在村里发货,只能坐公交车把货带到密云城区的快递公司,再发到全国各地,有些产品很容易被砸坏,因此顾客拒绝收货,一时间网店的信誉也受到一些影响。腊月的时候,北京西三旗的一位顾客买了160元的蜂蜜、鸡蛋套餐,在运输过程中,鸡蛋砸坏了好几个,顾客很生气。为了能留住这个客户,他亲自上门送货,一大早坐村里最早的一班公交车,用了4个多小时,将产品送到客户家,客户大为感动。后来,这位客户推荐了很多他的邻居、朋友购买。
“客户不满意就重新送,运输不靠谱就自己送。”

在孟炳淋的不懈努力下,第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64万元,远超预期,村民们更是对他刮目相看。在这条为民造福的创业之路,孟炳淋终于看到了缕缕光明。
知识创造价值,青春回报乡村
而面对网络销售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有更大的发展,不单单要做好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和团队的能力,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来提高竞争力。2016年,孟炳淋把办公室从村里搬到了密云城里,并组建起四个人的小团队。同时,孟炳淋带领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各种电商培训班的学习,也报名参加一些大型的创业赛事活动,学习更先进的知识和理念,拓宽视野,为未来发展积蓄能量和资源。

在不断梳理企业运营模式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他明确了“不老尚品”未来的发展方向,着力提升“不老尚品”品牌价值和竞争力。截至目前,他和团队开发独立品牌包装产品30余款,累计销售总额突破1000万元,逐步实现区域内近40户农户增收上万元,覆盖区域不老屯、高岭2个乡镇,10余个行政村。

"不老尚品"品牌入选亮相2016中国"双创周"北京主会场,并成功挂牌中国青年大学生创业板,创业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他本人也获得"密云区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郊区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农村实用人才"等各项荣誉称号。
他和他的团队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中,逐渐扩大企业的经营范围,用知识创造更大的价值,在服务乡村发展的路上贡献他们的力量。
不忘初心,来处亦是归处
六年的时间,青春在大山里生根、发芽。
这便是孟炳淋,始终保持着那份淳朴和自信,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帮助村民走出困境。未来的道路还很漫长,孟炳淋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他将坚持梦想,不忘初心,在创业之路上谱写出绚丽多彩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