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大人物 > 正文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来源:艾黛     发布时间:2018-03-26   编辑:潘妩媚 赵婷婷   打印   字号:

  日前,现在哈萨克斯坦阿拜国立师范大学留学的2014级哈萨克语言文学系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语零起点班)专业的木丽得尔·毛力提光荣入选《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

  正是她一直以来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不懈努力铸就了今日的她。然而,当我们走进她的世界,看到的却是不同的风景。


梦开始的地方

  木丽得尔·毛力提出生在距北京三千公里之外的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山川壮美、风景秀丽的祖国大西北是她记忆中最美的风景。

  不幸的是,在她刚踏入初中的那年,她失去了她的妈妈。面对飞来横祸,她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也无法抵抗痛苦挣扎的心魔。在她最脆弱的时候,“爱心妈妈”们给予了她很多帮助。以老师为首的十余名“爱心妈妈”带给了她许多陪伴与宽慰。尤其是语文老师,那是难以忘却的记忆:“初二在上一堂叫《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文时,老师让我起来总结中心思想。如今课文内容已淡忘,但是老师对我说的‘希望你也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向前走’这句话却铭记在心。我知道,她的这句话是告诉我要我向前看。

  2008年到现在已经整整十年了,尽管她们早已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却依然不断给予我精神上的关怀与物质上的帮助。我在感恩之余也有一丝愧疚,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多、不够好。我现在经常会跟她们分享生活中的风景和自己的小小成就。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做个像她们一样有着金子般闪闪发光的心的人。”

  家乡人美景美,但是木丽得尔·毛力提心中仍然有个“北京梦”。也许是怀着对神圣天安门的向往,又或许是心底“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承诺,2014年金秋,在父亲的陪伴下,木丽得尔终于来到了这个令她心驰神往的地方。

  初来乍到,木丽得尔除了期待,也有几丝紧张。离家千里,少了亲人叮咛和老师的催促,加上生活习惯和环境的变化,刚开始她难免有些不适应。但是在与天南海北的同学的相处中,在对大学生活的新鲜感刺激下,木丽得尔成功度过了心态的失衡期,开始谱写她的“大学之歌”。

  大学期间,木丽得尔·毛力提在专业学习方面刻苦努力,曾获2016~2017学年国家奖学金,两次荣获学校专业二等奖学金。连续三年担任班长,曾任哈语系学生会副主席,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十佳大学生等称号。在全国高校哈萨克语水平联赛首届邀请赛中获综合、口语、笔译、写作四项二等奖。

  

优秀是一种习惯

  “梦想可以让人拥有很多种可能。”在谈到学习的动力时,木丽得尔这样说到。

  她提到在学习过程中最首要的是端正学习态度。“既来之,则安之。”拥有恬淡平和心境的她会让自己很快进入到脚踏实地的学习状态中。把握好上课的时间,认真听课做笔记,与同学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她本科的班主任阿依努·艾比西老师提到,木丽得尔最特别的地方是她总挂在嘴边的微笑,对人热情大方的她遇事不骄不躁,平时是尊师重道、帮助同学的好典范。

  她喜欢列每周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因为只有保持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拥有高效率的一天。有时也会想犯懒多睡一会儿,这时她就会坐起来对着镜子给自己鼓劲,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才不会荒废每一天。优秀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其实每个人都知道怎么学习,无非是多花功夫和心思,但是能坚持下来的人确实是凤毛麟角。”

  “遇到困难是件幸运的事情,它能让我们认清自己并且更上层楼。”由于从小在汉校学习,哈萨克语的语法对木丽得尔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系里的“结对子”活动让她得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此同时她获得了珍贵的回忆。口语不够熟练的她通过参加大大小小的双语演讲活动得到了练习。在系学生会工作时,与其他院系同学的沟通也使得她自身做事能力和交际水平得以提升。

  大三下半学期,出于为自己准备一些留学资金的想法,木丽得尔开始在一家商场做兼职。这并不是轻松的工作,上级的严格管理和部分顾客的问责起初让她压力很大。白天课排得很满,所以下午一下课,她总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食堂,狼吞虎咽后换好工作服,又奔向商场。开始学着鞠躬微笑,争取给顾客最好的购物体验。待到夜色渐深,晚上十一点又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宿舍。“那时候每天下班过天桥时,我看着这城市的霓虹灯闪耀,吹拂着的微风似乎能把我的劳累吹走。为第二天的忙碌又重新提供激情和动力,很多事情一下就能想开了。”

  找对方法,坚持下去就是她对抗挫折的小小独家法宝。

  

越努力,越幸运

  木丽得尔认为自身并没有特别优势。如果有,那一定是对待生活的态度。这个爱笑的哈萨克女孩儿平日爱做的事情就是对着镜子给自己打气。这大概就是古人“吾日三省吾身”的真实写照了吧。假如朋友遇到麻烦,她会告诉朋友“不着急,咱们慢慢来”。然后耐心从头梳理事情的始末,帮助朋友解决问题。朋友都说她是个能让人安下心来的女孩儿。

  大二她参加了西部实践社。原因只是想做支教,想去帮助那些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但是因为教学条件落后而无法获取很多知识的孩子。“若不是因为能力有限,真希望能帮到他们更多。”谈及此,木丽得尔只觉得自己做得太少。她还加入了“北京木先生爱心服务中心”这个组织。“它是一个虽不为大众熟知却活跃在部分群体中的爱心组织。从家乡到北京求医的家庭会遇到许多困难,例如语言沟通障碍等,而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有责任去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比如说帮助解决他们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

  可能因为生命中有过那样被爱心妈妈们温柔相待过的经历,她总想将自己的爱心和温暖传递给别人。

  

未来是个美好的词语

    谈到对未来的规划,木丽得尔表示自己目前规划的发展方向是考研。一方面是出于社会的需求和家人的期盼,另一方面她也想要通过读研来进一步充实自己,沉淀自己。

  班主任阿依努·艾比西对她的期盼则是今后能不忘初心,遇到困难时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努力去实现人生抱负。

  对于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方向,木丽得尔表示更倾向于回到自己温馨的童话边城。“我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虚高’的目标,我想毕业之后从基层开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做。”  

  “其次我还想在家乡办个爱心中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拉拢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能够不断提高其规模和影响力,也希望会举办一些宣讲会,借此鼓励孩子们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他们有机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想到这些,我就深深感觉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光照亮万物,而木丽得尔正如光一样,不断发光发热照亮自己和身边的人。未来的日子里,她将继续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