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世间百态芸芸众生,
学一学天地万物冷暖人情。
逗一逗嬉笑怒骂赵钱孙李,
唱一唱人间正道淳朴民风。
说一说英雄豪杰才子佳人,
学一学山中走兽鸾凤和鸣。
逗一逗三翻四抖铺平垫稳,
唱一唱太平歌词才是正宗。
——《说学逗唱》
李虹毅,何许人也?
李虹毅者,文传人,雅乐轩班主也。虹毅少时,嗜相声。然其学业甚忙,不能常演。高考毕,至民大后,益慕曲艺之道。虹毅觅舞台而未得见,遂创雅乐轩,幽默之士皆集于此。在雅乐轩已三年,辞甚达畅,终有所成,流辈称其贤。专场之日,观者填其室,皆笑语盈盈。虹毅甚谦,尝言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雅乐轩之路,任重道远
“建校这么多年,没有一个相声社团?”
无论什么原因,你我可能都曾有过被压抑甚至掐灭的兴趣爱好。而李虹毅的这份热情,在踏入民大校园的那一刻开始,在“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包容氛围中,却被重新释放了。
2015年10月的“百团大战”无疑给李虹毅的相声热情添了把火,他兴冲冲地去找相声社,希望能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拍即合。然而他“找了三圈,换了两双鞋,竟然没找着一个相声社……建校这么多年,没有相声社团?”于是他决定:既然没有,那就自己成立一个。
从2016年1月15日发的第一条找人朋友圈开始,到2016年9月5日雅乐轩正式成立,这大半年的时间里,花费了多少心血,遇到了多少挫折,只有自己知道。
没经验?没关系,和其他高校的相声社交流取经呗;
没时间?没关系,先熬夜写作业12点之后再开工呗;
没名分?没关系,按照流程审批等呗;
没人来?没关系,“百团大战”时在自家展台前,从早八点到晚六点都不重样地嘚啵呗……
终于,这个让大家乐呵的雅乐轩相声社成立了。
“相声演员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经过快两年的发展,如今,雅乐轩专场演出的观众已经可达七八百人。一个年轻的社团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这样的观众基础,自然是与主创们在台下的每一分努力、在台上的每一次磨练是分不开的。
雅乐轩处于起步阶段时,自我创作的能力略显不足,李虹毅就一人挑起了创作台本的大梁,撰写雅乐轩四小时演出要讲的八段词。除了一遍遍钻研经典老段子以外,他的创作源泉主要就来源于生活。李虹毅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语言艺术,说的就是生活中的事儿。”
创作台本的过程不总是顺利的,也不总是欢乐的。有时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李虹毅需要从低落的情绪里马上跳到极端娱乐、极端幽默的情绪里去写稿。“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的相声演员,就是个业余爱好者,但在其他同学和观众眼里,你站在台上的时候,就是个相声演员。就算你不乐呵,也不能让别人知道。所以这一年我几乎就没怎么发过负能量的朋友圈。其实人哪有那么多开心的时候,但是该做的得做,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相声演员也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当谈起如何排解负面情绪时,他笑着表示——那就听别人说相声。
“我不是怕上台,我是怕对不起观众。”
李虹毅是雅乐轩的“台柱子”,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场演出。即便如此,他在上台之前依然会紧张。“他们经常能在后台看到,我马上就要演出的时候,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不跟他们说话,就自己念叨词儿。我不是怕上台,我是怕演不好,对不起观众。但其实上台后,我的状态就不一样了。”
台上的李虹毅收放自如,既能在抒情段落中丢掉包袱,无所顾忌地全然沉浸其中,也能在叙事段落中照顾到观众的情绪,及时做出反应进行调整。观众席中爆发的阵阵笑声,就是对他最好的回馈。
“雅乐轩能有今天这一步,离不开这帮兄弟。”
在雅乐轩,社员们因热爱相声、志同道合而结缘。他与搭档杨赫因老段子《羊上树》而结缘。在筹备创建雅乐轩的阶段,二人机缘巧合下临时组成cp,没想到默契十足,演出效果一流。于是,雅乐轩这对有着“最萌体重差”的搭档就正式诞生了。
二人演出时喜随机应变,讨论时只会把整个段子的框架定下来,并不会固定每个人的词,甚至每次排练时说的都不同。演出过程中,也会根据观众的反应做出调整。“咱不是曲高和寡的卫道士,咱是贴近观众的喜剧人。”两人因为有共同语言,很合得来,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摩擦。偶尔在演出风格上意见相左,也是有商有量。
“雅乐轩,可不就是我的孩子么。”
对于雅乐轩未来的发展,李虹毅坦诚地说,作为一名学生,他总有离开雅乐轩的一天,说不担心是骗人的。但无论如何,他会在自己还在民大的这段时间里,把该做的做到极致。
在社员的培养方面,除了日常的贯口练习,演出前针对性的练习也必不可少。李虹毅会跟进每次排练,和演员交流,及时纠正问题。大家在练习中交流见解,共同努力,一起进步。“雅乐轩,可不就是我的孩子么。”
李虹毅笑着说:“我觉得相声专场,我办到现在,已经知足了。不过一开始办这个社团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他们能在一号楼门口排我们演出的票。那真是美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