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毛磊,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现任中央民族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艺术研究所教师。曾担任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开幕式编导,上海世博年启动仪式大型晚会“走进世博”执行导演,国庆60周年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编导”,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众多大学校庆晚会总导演,中央民族大学《再见民大》、《家园》、《我从延安来》等晚会的总导演。2018年6月,不仅是属于民大毕业生的6月,更是毛磊的6月。毕业季,让我们一起走进导演毛磊,走进他眼中民大的6月。
“最难忘的,就是《再见民大》”
毛磊希望通过《再见民大》,把所有大学生毕业时的情感和思考、向往和迷茫,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看完这个作品之后,毕业生们可能会更加感恩父母,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更加感谢在大学里的爱情,是它让自己变得成熟勇敢、充满激情;更加感谢老师和同学,在他们的帮助与陪伴下,自己从懵懂无知走向自信坚定。
《再见民大》是一部能带给毕业生巨大正能量的作品,这种正能量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无目的的呐喊。它润物细无声,从你的眼睛、耳朵慢慢流向你的心灵,它就像是一个你最亲最爱的人,握着你的手,轻轻地与你诉说着社会的现实、世界的复杂,还有生命的美好。
《再见民大》本质上就非常真诚。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拒绝真诚。
“在民大的25年,是我这一生中最灿烂的25年”
艺术,其实应该是人生命当中与生俱来的渴望。毛磊认为,来到世界上的每个生命体都有艺术细胞。只不过有人没有仔细地去发现,或是选择性地视而不见。而他只是选择性地把它放大了。
大学四年毕业之后,毛磊创建了舞蹈团,努力地把自己心中的舞蹈艺术坚持下去。他带着孩子们一块儿在全国比赛,为学校争光。在他的奋斗过程中,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比起荣誉,更重要的是努力和付出后得到的成长。直到现在,在民大的25年,是他一生中最灿烂的25年。
毛磊导演给很多企业和学校做过晚会,包括人民大学校庆,北京大学校庆、北京交通大学的校庆,在创作的时候都倾注了很多心血。但是对于他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再见民大》。因为在民大的25年,从民大的学生、教师、艺指老师、毕业晚会的导演,对于他来说,关于民大的一切,可能会有更多的体验和感悟在里面,会有更多的感动。《再见民大》不仅是送给所有民大毕业生的一场晚会,更是给毛磊导演自己的一场毕业典礼。
“酣畅淋漓地做一次老师”
对于拥有着众多头衔的毛磊来说,他更喜欢别人叫他毛磊老师。“在民族大学,我不追求名和利,因为我想酣畅淋漓痛痛快快地以一个老师的身份,不带有任何私欲地,把我的故事和经验分享给学生。倘若有一天,我做的事情不能再感染学生了,我觉得再多的光环和名利都是没有意义的。”毛磊老师说。对于学生们,他更喜欢叫他们“孩子们”,他想拉着孩子们的手一起前行,在梦想的道路上一起奔跑。毛磊老师希望孩子们能够将所想所思所感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哪怕学生们只有一点点感触和收获。但只要孩子们有收获,也就实现了毛磊作为一名老师最纯粹的初心。“我希望大家想起我时会说,毛磊老师是改变我一生的老师,这样我就已经非常幸福了。” 在14级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史赫眼里,毛磊老师是一位靠自己的热爱和坚持,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能为别人树立榜样的人。舞台上严谨认真、生活中和学生谈心,亦师亦友的毛磊老师是每一位民大学生的榜样。
毛磊老师希望他的孩子们把他当做一名普通的民大老师,这种状态刚刚好。对于毛磊老师来说,学会满足,常看自己已经拥有的。学会满足,才能带着美好的心态去工作、去为人处事。
毛磊希望所有毕业生在离开的时候,除了感恩、怀念母校,怀念这段青春岁月,还要学会如何去爱、如何去感知爱、如何去回馈爱。他说:“我希望,社会上与你们接触过的每一个人都会说:‘民族大学的学生很棒。’这不仅仅是因为你的能力和作为,更因为他们与你相处时会感到温暖。在今后的岁月里,你们都要努力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在社会上,将来的工作中,你们要有对品质的追求,做任何事情都要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再见民大》这场晚会,凝聚的民大人的情感与自豪,对民大的不舍与眷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拒绝真诚。这就是毛磊和他的《再见民大》。再见民大,民大再见,无拒真诚,不别青春。这份蕴含着民大四年时光的礼物,希望每一个毕业生都能好好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