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中国 把中国介绍给世
5月2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1版“世界遗产”整版刊发我校肖小勇教授文章《逐渐清晰的莫尔寺》,文章重点介绍了肖小勇教授主持的新疆喀什市莫尔寺遗址考古项目3年来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边疆考古是中国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边疆考古成果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价值。 莫尔寺遗址是我国西部的大型佛寺遗址之一,始建于公元3世纪前后,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喀什是丝绸之路西出中...
5月24日,《中国教育报》发表文章《中央民族大学 有形、有感、有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注并报道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和相关成效。 全文如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 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
5月21日,《光明日报》教育专版刊发我校严庆教授《立足国情,围绕主线 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一文,文章指出,进入新时代,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文内容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新时代、新任务、新目标提出...
4月2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我校钟进文教授撰写的《仁·共在·命运共同体》一文。全文如下: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塑造、培育积极正面的人格,其中儒家“君子”的人格,为历代国人接受且推崇。以仁待人、和谐共在是君子必备的素养。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已存在,主要用来称呼贵族和执政者。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更加丰富的内涵,升华了“君子”称谓的道德意蕴,适用范围也大为扩...
4月21日,《经济日报》刊发我校资深教授,中国兴边富民战略研究院院长黄泰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一文,文章指出,准确、科学理解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对于全面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如下: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塑造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准确、科学...
4月12日,《中国民族报》第05版“理论周刊”围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主题,邀请蒙曼教授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好民族工作,事关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举足轻重的“国之大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如何铸牢...
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专题网站
民大人战“疫”九图丨团结一...
“疫”路“音”你同行
接过防疫接力棒,学生“小白...
党员先锋 战疫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