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没有急匆匆的脚步声,没有转动折叠椅转轴的吱吱声,也没有飘荡在空气中细小的粉笔灰,我们却开始上课了。在云端课堂,久违的上课铃声再次响起,老师们亲切的喊着:“同学们,上课啦!”同学们露出了久别重逢的欣喜笑容,互相问候着。不用去挤文华楼的电梯,不用在各教学楼间奔波,或坐在“笔记本”前,在“笔记本”上做着笔记,或在家里的阳台上跟着公共体育课程视频动起来,或找个美好的背景歌上一曲、舞上一段,画上一幅,一切都刚刚好。
线上教学开局良好,秩序井然
在线教学工作开展近两周来,全校本(预)科生第一周各项教学任务按计划顺利实施。除实验实习类课程、因特殊原因申请延期开课的少数课程外,全校共有1157名教师、1474门课程开展了多样化的在线教学,占应开课总数的92%,36000多学生人次进行了在线学习。根据网络教学平台数据统计,每天平均有700名教师进行在线教学工作,9000多名学生进行在线学习,1700多门课程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总体上,在线教学运行稳定,秩序良好,师生普遍对于云端课堂的教学方式充满热情,教师教学积极性被广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逐步增强。
网上授课第一天研究生开课85门,涉及任课教师79人,学生学习人次849人次。研究生课程采取远程在线教学、远程教师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授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网络及设备条件等选择一种或多种形式开展远程混合式教学。研究生任课教师借助学习通、雨课堂、腾讯视频会议等智慧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全新的授课方式给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虽然在集中授课高峰遇到了直播卡顿现象,但老师们准备充分,或通知同学们错峰上课,或改用备选方案授课,保障延期开学期间授课的顺利进行。本学期将远程开设研究生各类课程845门,涉及授课教师692名,选课研究生2069名,选课累计13668人次。
周密部署,准备充分
学校高度重视延期开学期间的教学工作。多次召开教学院长视频工作会,对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总体要求和在线教学管理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校领导直接指导确定教学工作方案,并要求各培养单位认真落实在线教学工作方案,做好教学情况统计分析等工作。
提前完成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平台运行测试,对授课教师进行远程教学直播培训,创建远程学习即时沟通群组,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为师生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各教学单位按照学校在线教学总体安排,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本单位在线教学实施方案。按照“一课一案、形式灵活、保证质量”的原则,采取在线教学、慕课教学、研讨教学、远程辅导等多种形式,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保证远程教学与课堂教学同质等效。还有部分学院发动研究生担任本科助教,帮助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课,协助教师与学生互动答疑等,使任课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设计上,从而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教师:为了学生,化身“主播”
疫情防控期间开展在线教学,对于以传统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的老师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但经过在线教学方式方法学习的焦虑期和不分昼夜备课建课的疲惫期后,亲爱的老师们华丽转身,化身“主播”,对应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开展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有了全新认识。
通过第一周的在线教学探索实践,教师们反馈“为了孩子们在家也能有课上,准备过程虽然很辛苦,但确实很有成就感”。
身处武汉疫区陈俊妮老师,在小区被隔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摸索录屏录播软件使用,撰写教学讲义、制作精良PPT,“每一节课的内容都干货满满”。在学校组织的网上教学培训,她一期都不落下,经常在微信群里与其他老师互动交流。虽不在抗疫一线,但陈老师发扬职业精神,坚守教学岗位,用速课、超星等多种平台录课,她讲的《新闻编辑学》《新闻伦理与法规》上线后更是受到同学们“五星好评”。有同学在《新闻伦理与法规》课后更开玩笑说:“我上陈老师的课,看录播竟然都没有出现走神的情况!真难得,奥利给!”
学生:快速适应,学习脚步不停歇
作为新时代的网络“原住民”,民大学子们根据学校要求迅速适应了居家云端上课的新模式。
根据问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具备在线学习的硬件条件,对于居家在线学习方式表示能够接受,并认为正常的学习生活安排对于身心健康有帮助。通过深入教师课堂了解,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在线教学方式,对于有能力开展深入学习的学生,更大的激发了自主学习兴趣,有效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学习比较困难学生,尤其是一些语言类和理工类课程,能够提前预习、课后反复回看学习,课程学习吸收效果更好。
上课之余,有的学院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云自习、云阅读等打卡活动,督促同学们坚持学习。
就算需要骑车赶到离家很远的基站才能收到稳定信号,就算需要在背风的山坳里一连坐上几个小时,我们可爱的民大学子,也依然坚持着停课不停学的脚步。映蓝天白雪,沐旷野春风……
新思路,新举措,新变革,未来可期
当疫情暂时把校门关上时,学校为我们打开了云教学的窗。虽然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但网络教学平台及智慧教学工具的应用,却为我们提供了探索智慧教学的新思路,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为实现大学生课程体系信息化转段升级,推动混合式教学改革和在线开放课程开发,探索“互联网+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