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名家大讲堂 | 第三讲:从中西对比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特点

来源: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   发布时间:2023-11-27   编辑:迟婧婧   打印   字号:

新闻网讯  11月23日晚,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名家大讲堂系列课程第三讲“从中西对比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特点”在海淀校区知行堂开讲。两百多名师生听取学习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杨圣敏分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西方民族主义的区别,以及如何从中西对比的角度看中华民族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特点。讲座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强世功主持。

杨圣敏分析了新时期以来国内国际形势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指出中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针对国内民族问题的新形势,也针对国际大背景的变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短期行为,而是新形势下必须长期实行的历史性大战略。与西方世界以资产阶级利益为核心的民族主义不同,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核心的爱国思想建设,这是对传统意义上中华民族的认同,也是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倡人类命运共同体,源于对本国文明和历史的自信,与西方宗教意义上的狭隘民族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杨圣敏从地理环境、经济特点、政治制度、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及民族政策五个方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多元一体、“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特点和主流,争取和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核心的政治和文化传统。与西方单一民族国家不同,中国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在人类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文明是唯一一个连续传承语言文字,始终坚持“大一统”文化理念的文明。中国哲学强调合实生物,重视中庸思想的运用,思考系统性、整全性的天人合一结构,倡导大公无私的精神品格,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讲座开始前,强世功向杨圣敏教授颁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聘书。


强世功表示,在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的源流之后,将中华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特点进行横向比较,有利于理解共同体形成的内部原因,把握中华民族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学这个学科,需要着重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二是如何理解中华文明。杨圣敏教授的讲座和研究工作从中西对比角度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视野,对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有重要的启发和价值。

该系列讲座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主办,学校科研处协办,邀请全国知名学者专家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核心理论问题展开讨论,旨在推动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建设。(摄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李睿琪、刘鹤童)【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