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8月1日起,中央民族大学联合中国人民大学的“大国边疆”师生调研实践团整装出发,踏上新疆长城的西行寻迹之路。
新疆现存汉、唐至清代长城遗迹共212处,以汉唐时期为主。绵延千里的烽燧是万里长城在中国西部深沉的血脉和厚重的风景。每一处烽燧都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承载着历史上各族人民对家园的守望和对这片热土的开发建设。
调研团队的第一站是新疆长城资源最丰富、开发保护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及其县辖的孔雀河烽燧群。经过了无人区戈壁滩的艰难行驶,调研团抵达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风沙中的烽燧像跨越千年的戍守者,庄严屹立。
调研团队在现场拍照取样、实地调研讨论,随后前往烽燧巡护员的保护站,围绕他们的日常工作内容及生活情况进行深入交流。“千年前的戍边将士比我们更艰苦,他们能坚守我们为什么不能?”虽然条件艰苦,但巡护员们依然抱持纯粹的敬业精神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份工作是对历史尊重,更是对后代负责”巡护员们希望年轻一代能够继续守护历史,守护长城精神——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精神。
丝路馆藏千年蕴,多元文化悠悠传
带着在烽燧实地考察的收获,调研团的第二站抵达新疆首座长城文化博物馆——丝绸之路·长城文化博物馆。
通过实地调研和沉浸式体验,调研团师生深刻认识到新疆境内遍布天山南北的烽燧遗址,既是中国长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万里长城向西的延续,更是家国天下的边陲记忆。新疆长城作为国家主权和中华文化的象征,见证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的重要载体。
胡杨挺立无人进,罗布秘寨引君来
带着对人类文明史、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及长城精神传承史的好奇,调研团行至调研第三站。在新疆尉犁县,有一片被时光遗忘的秘境——罗布人村寨,这里不仅是罗布人世代居住的世外桃源,更是四大名胜风景——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中国最长内陆河塔里木河、中国最大绿色走廊胡杨林以及古老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在罗布人民俗展厅,陈列着五十六个民族的雕像,这不仅是民族文化交融的标志,更是代表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
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罗布人村寨,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更是各民族自强不息、乐观积极、勤劳勇敢精神的生动展现。这种精神,恰如长城般蜿蜒于历史长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辉煌,是长城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