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文物保护法跨学科对话”学术研讨会在校举办

来源:法学院   发布时间:2025-10-30   编辑:迟婧婧   打印   字号:

新闻网讯  10月25日,“文物保护法跨学科对话”学术研讨会在海淀校区中慧楼第一会议室举办。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宣传文化法治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文物学会民族民俗文物专委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法教席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十余个高校、科研院所的法学、文物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文物保护和执法、司法等法律实务部门的从业人员等50余名代表参会,围绕文物保护法的修订与实施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会议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邓群主持。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黄志辉致辞指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进入了依法治理的新阶段。当前需汇聚多学科智慧,共同探讨法律实施与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核心议题。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汉卫表示,在《文物保护法》修订近一周年之际,此次研讨会的举办具有重要意义,期待通过跨学科对话平台汲取智慧,共同推动文物保护法治建设。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原一级巡视员、中国文物学会民族民俗文物专委会主任委员何戍中强调了跨学科对话对法律实施的关键作用。

研讨环节,与会者围绕“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法制构建”“文物保护法修订与法制重建”“系统性保护视角下文物保护法的实施”以及“文物保护法治建设相关问题”四个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就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目标与方法、文物保护法律制度设计与实施的冲突、文物追索实践中的核心挑战与突破路径等多个理论与实务热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田艳教授总结指出,会议汇聚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及多学科专家学者,围绕新修订《文物保护法》的实施展开深度交流,形成了三大共识:系统性保护理念已成为法治实践的核心导向;跨学科方法为破解实务难题提供新路径;青年学者成为研究创新的生力军。会议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实证研究,在文化遗产权理论、数字法治框架等领域提出创新见解,体现了学术传承与发展的蓬勃活力。此次对话不仅关注文物保护法制建构,更关注法律的切实实施,为推动文化遗产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学术基础。

本次研讨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来自京内外文化遗产管理部门、研究机构、司法机关和高校师生50余人报名旁听了会议并参与讨论。本次跨学科对话不仅为完善文化遗产法治体系提供了多元视角,更通过学界与实务界的深度碰撞,为破解文物保护“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