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中国三大语系佛教交流”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时间:2025-11-18   编辑:迟婧婧   打印   字号:

11月12日,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三大语系佛教交流”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共同探讨了汉传、藏传、南传三大语系佛教在当代中国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路径,为推动我国宗教中国化走深走实贡献学术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表示,佛教在扎根中华文明沃土、融入中华文化大家庭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中国三大语系佛教发展格局特征,既表现出鲜明的中国佛教发展格局的共同性特点,但也具有差异性特征,有中国三大语系佛教独特的实践路径。因此,以史为鉴、总结历史经验,面向国际、立足中国本土,系统研究中国三大语系佛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班班多杰认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西诠释学为研究视野,以佛教中国化为主线,推进中国三大语系佛教研究工作。要深入探讨中国三大语系佛教对中华文明、中国哲学以及世界哲学的理论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院长尹志华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李四龙,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绍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圣凯,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宝贵贞、谢路军等学者参加会议,并从自身研究出发,围绕会议主题进行发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多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聚焦我国三大语系佛教的历史演变、佛教中国化理论建构等核心议题,探讨了如何在中国佛教整体框架下整合三大语系的历时传承与共时关系,如何理解历史上形成的三大语系佛教共殊关系与哲学本体,三大语系佛教为中华思想文化所提供的文明智慧与理论支撑,以及中国三大语系佛教如何在当前背景下进一步实现交流互鉴等。

与会学者认为,中国三大语系佛教从古至今始终存在文本与现实的共殊关系。应在哲学共性的基础上,探讨三大语系佛教在现实层面的异同,爬梳其在传承流变中的交往交流交融,将三大佛教哲学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哲学有机地书写进中国哲学史。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方式: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