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王晓东教授团队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文章

来源: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0-08-23   编辑:费娜 罗碧   打印   字号:

新闻网讯  8月13日,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王晓东教授团队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杂志发表综述长文“糖尿病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近十多年来糖尿病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进展。《中国科学:生命科学》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学术水平最高的国际知名刊物,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截至目前,DKD的致病机制尚未彻底阐释清楚,且临床常用诊断方法灵敏性和准确性并不十分理想,从而导致DKD确诊后治疗方案的拟定较一般性肾脏疾病更为棘手。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与体现者,直接参与和调控多种生理生化过程,能够直接地反应生物生理状态。因此,开展DKD蛋白质组学研究,不仅能够从整体、动态、互作网络等视角探究该疾病相关分子机制、加深对其致病机理的理解,而且对DKD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蛋白质组学核心技术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新兴技术,进一步推动了蛋白质组学在DKD生物标志物筛选、致病分子机制揭示、药物作用蛋白质靶点等研究中的应用。

DKD致病分子机制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该综述长文密切追踪DKD蛋白质组学研究前沿,基于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核心技术,从DKD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治疗靶点三个方面系统性阐述了DKD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在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部分,该论文兼顾传统技术与新型方法,全面论述了蛋白质分离富集方法、定性/定量技术、蛋白质互作分析技术原理及特点,系统总结了这些技术在DKD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在DKD蛋白质组学研究部分,该论文从DKD发病机制、早期诊断标志物、治疗和药物靶点入手,对疾病研究中最为关键的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以不同致病因素为依据对DKD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了分类阐述了DKD发病机制研究;基于不同生物样品及标志物来源对相关研究进行分类介绍了DKD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分别从DKD治疗靶点、药物作用机制、药效评价三方面对现有的DKD治疗及疗效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行了系统性综述。

纵观全文可知,尽管蛋白质组学在DKD研究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现已识别的大量潜在DKD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药物蛋白质作用靶点临床验证与应用将是DKD未来研究的重点。

该综述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生环学院2017级生物科学类专业本科生和书航,王晓东教授为通讯作者,这是学院第二次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上发表综述论文。2017年,在王晓东教授指导下,以学院2014级制药工程专业何慧欣(第二期理工科创新班学生)为第一作者,王晓东教授为通讯作者发表了题为“质谱成像及其在植物内源性分子原位表征中的应用进展”综述文章(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7, 47: 1043-1064)。

本项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31770384, 21605164)、中央民族大学一流大学一流学科项目基金(批准号: Yldxxk201819)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基金(批准号: 10301-0190040110)等资助。

文章链接:https://engine.scichina.com/publisher/scp/journal/SSV/doi/10.1360/SSV-2020-0151?slug=abstract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