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5月13日,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裕锴老师应邀为我校师生作题为《杜甫诗中的儒家情怀及其思想渊源》讲座。讲座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文学院会议室和腾讯会议同时举行。文学院何春环副教授主持讲座,古代文学教研室梁森、王秀林老师、新闻与传播学院程刚老师以及九十余名研究生、本科生聆听本次讲座。
讲座中,周裕锴教授就“杜甫诗中的儒家情怀及其思想渊源”作主题演讲。他认为杜诗中的儒家情怀来自杜甫从小接受的儒家教育,尤其是孔、孟的“仁爱”学说,并结合具体诗作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释:杜诗中“仁民爱物”的人道主义精神。周教授指出儒家的“仁者爱人”是从身边的人开始,从家人之爱推己及人,再由人推之及物。杜诗中“仕以为已任”的儒家担当意识。周教授以《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等作品为例进行分析,认为杜甫诗中的担当意识来源于儒家学说中“仁以为己任”等思想。杜诗中“仁者能恶人”的现实批判精神。周教授认为杜甫继承了儒家面对社会不公与罪恶时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以民为本”的反战意识。周教授结合《兵车行》、《前出塞》、“三吏”“三别”、《洗兵马》等诗作,揭示了杜甫对先秦儒家思想中具有普世价值学说的传承,一个是以民为本,一个是反对战争。
周裕锴教授就同学们“为什么儒家‘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的思想却没有影响杜甫”、“杜甫到宋代为什么会呈现‘诗史’的形象”等问题和与会师生线上线下积极互动,展开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