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11月3日,我校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院胡素华教授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邀请作题为“彝语诺苏话将行体的编码策略——兼论将行体、情态、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学术报告。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陈前瑞教授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昌学院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和学生参加此次讲座。
胡素华解读了跨语言视阈下的“时-体-情态-式”的一些概念和术语,详细介绍和论述彝语将行体为主兼情态义的标记mi⁴⁴及其复合体、彝语意愿情态表将行体义的标记mo³³及其复合体、mi⁴⁴类与mo³³类将行体标记的异同、动词词汇体与语法体标记之间的交互作用、言外言语行为与言内言语行为的体标记之间的关系等五个方面。在提问交流环节,大家就将来时与将行体的区别、彝语将行体的编码形式的界定及来源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讲座吸引不少彝语为母语的学者,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在讲座中领略到了将新描写主义的理论方法、跨语言比较的视野、语言类型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民族语言研究的新思路、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