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10月10日,“新时代少数民族预科人才培养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高层论坛”在学校举行。来自全国近20所少数民族预科培养高校、60多位预科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齐聚京城,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践方案。会议由我校预科教育学院主办。校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张艳丽等出席论坛。上午的开幕式和大会报告由预科教育学院书记韩国鹏主持,下午的公开课交流由预科教育学院院长闫建敏主持。
张艳丽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大地成功创办民族高等教育的典范,始终坚守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使命与责任,持之以恒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的生动实践,充分体现了民族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使命担当和独特作用。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内最早举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高校之一,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延安民族学院时期的少数民族预科班。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2万余名少数民族预科生,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本科直至研究生各学段,预科生结业后升入的本科专业涵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曾受委托为100余所兄弟院校培养过少数民族预科生。进入新时代,国家对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2021年初《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办好新时代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的意见》发布实施,明确提出了如何办好新时代高校民族预科教育的十条意见。8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为做好新时代民族高校工作、推动民族高等教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值此重要时刻举办本次论坛,深入探讨新时代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以及如何有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体现了全体预科人的使命担当和教育情怀。
教务处副处长马映君代表学校教务处对论坛的举办给予高度肯定和良好祝愿。她表示,学校教务处将继续强化统筹,大力支持预科教育学院进一步深化本预科贯通模式的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教学质量,为本科教育输送更多各民族优秀人才。
论坛邀请我校严庆教授作《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旨报告。严庆深入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内涵,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这个时代的课题和我们的使命。他提出,从我国多民族国情、国家建设理论、国际国内挑战、中华民族驶入快车道等多角度深刻理解和把握需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严庆指出8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12个必须”,已经进一步明确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要求。他从多民族国家建设的大“是”、经济社会发展大“势”两个维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事例和成果,引导与会人员深入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与有效模式。严庆重点强调“增进共同性,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要正确把握“四个关系”,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于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实践,就是要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促进各民族同学交往交流交融,立志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所高校参会代表从不同侧面分享了新时代少数民族预科人才培养工作经验。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马亦兵院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了集中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模式下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经验。他提出一是通过党建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师魂,坚持“严、爱、细、融”的教育引导;二是立足课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生思想;三是强化现代书院制育人体系内涵建设,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学生心灵;四是丰富校园文化,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光大。马亦兵重点介绍了学校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建立第二课堂荣誉学分体系等改革创新工作。
厦门大学于正伟老师在线上以《构建内部质量保障系统 提升预科人才培养质量》为题,详细介绍了厦门大学自主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他提出,2015年以来,厦门大学积极研究民族预科相关政策,充分调动全校资源支持预科办学,探索独具厦大特色的民族预科教育模式,围绕“严、细、爱”的工作方针,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学校一方面按照国家要求完成“规定动作”,一方面探索独具厦大特色的民族预科教育“创新举措”,即办班伊始,参照本科教育,高起点建设民族预科教育,坚持内涵发展理念,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自我评估为手段,从思想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稳定、服务保障四方面着手,建立机构、完善制度、设定标准、常态监测、信息反馈,逐步形成贯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过程监控、培养结果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内部质量保障系统。
中国传媒大学王克家老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突出传媒特色 培养民族英才》为题,介绍了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开始自主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以来的探索经验。学校是发挥自身专业特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强调多学科渗透,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体系;坚持思想引领,厚植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闫建敏以《“本预科贯通”新时代少数民族预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为题,着重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少数民族预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成效。学校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少数民族预科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挑战,更新育人理念,确定新时代少数民族预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强化与素质提升”并重,办学过程坚持本预科贯通一条主线,实施建优课程体系、贯通育人环节、打造素质平台三大举措,创建实施了本预科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现了本预科人才培养目标全面贯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贯通、学生思政工作全面贯通,有力推进了本预科“有效衔接、有机融合”。
下午,来自大连民族大学的梁建华、西南民族大学的文雯、云南民族大学的王硕硕、中央民族大学曹红梅和施娜等5位中青骨干教师分别开展了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精彩课堂教学展示。老师们以公开课的形式,展示了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独特教学风格的教学设计,示范了如何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过程展开中有机融入爱国主义、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等的培育,特别是分享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
公开课之后,参会人员分组展开研讨,深入交流、分享新时代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总结分析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及解决思路。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因国情而生,为党而兴,始终秉持服务于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宗旨,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当前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以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之时,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将继续勇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和责任,培养堪当民族大任的各民族优秀人才,为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