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学院精神——全国美术院校民族题材作品巡展”在吉林省美术馆开幕

来源:美术学院   发布时间:2025-08-23   编辑:迟婧婧   打印   字号:

新闻网讯  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主办、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贵男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学院精神——全国美术院校民族题材作品巡展”在吉林省美术馆正式开幕。作为全国巡展的首站,本次展览集中亮相了百余件涵盖多种门类的民族题材美术作品,为观众呈现民族文化与艺术创作的深度对话。

作为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本次展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集结了全国20余所美术院校的创作能量与学术力量。这场巡展以吉林省美术馆为起点,将先后走进北京、河北、辽宁、安徽、福建、广西等七省十市的美术馆,用艺术语言编织起连接各族人民心灵的纽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全国范围内持续传递。

展览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形式,共同编织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画卷。艺术家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将各民族的文化符号与日常生活场景巧妙融合,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走进展厅,三大单元的作品从不同维度构建起民族文化的立体图景。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 聚焦中华大地的地理多样性,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从雪域高原到水乡泽国,艺术家以画笔定格各族人民的自然家园,诠释着 “高山与深谷相望,沙漠与绿洲相依” 的自然和谐,揭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地理根基。

第二单元 “一方人” 将目光投向各族同胞的精神风貌,画家通过刻画不同民族的面容与神情,展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的深刻内涵。这部分的展品中,每张独特的面容背后都饱含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故土的眷恋,体现各族儿女扎根中华大地、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图景。

第三单元 “民情民生” 呈现各民族的生活智慧与文化交融。从黄土高原的窑洞到傣家竹楼,环境的多样性,造就了各民族千姿百态的生产与生活方式;而多元共生的生活方式,又孕育出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在饮食、服饰、节庆等方方面面展现出独特的魅力。作品勾勒出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壮阔图景,体现各民族文化在长期发展中相互尊重、融通互鉴的特点。

线条、色彩是“形”,文化自信、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此次展览试图传达的“魂”。策划团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学院精神”为指导原则,将展览定位为 “文化自信的彰显和民族团结的促进”。通过联合并集结全国美术院校力量,依托全国民族高校的美术资源,展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谐共生的时代风貌,传递各民族血脉相连的深厚情感。展览不仅是民族题材艺术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生动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

本次展览自8月9日开展,将持续至9月1日。为让更多公众感受民族文化魅力,此次展览全程免费开放,不设置任何门票费用,通过公益化的展陈方式让群众近距离接触高品质的民族题材艺术作品,真正实现文化惠民与艺术普及的目标。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