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10月12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院、药学院承办的第三轮全国高等学校中医药研究生教育规划教材《民族医学基础理论与特色疗法》编写启动会暨第一届民族医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隆重召开。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苏钢强,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林涛、甘明刚,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药中心主任、人卫西南分社董事长张科,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药中心编审周玲,中央民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国际合作处处长张焰,以及教材主编、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院长庞宗然教授领衔的23位编委专家出席会议,药学院领导班子和师生代表参会。会议开幕式由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研究生院院长赵丽芳主持。

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通过视频致辞,高度肯定教材编写的里程碑意义。他指出,民族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是各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中的智慧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医药领域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民族医学基础理论与特色疗法》作为首部民族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致力于构建一个融合理论与实践,贯通传统与现代的知识体系,需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既要传承又要创新,为培养高层次民族医药人才奠定基础。他特别强调,主编需亲自主持编写,严格落实“双主审”制度,确保教材质量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甘明刚在致辞中表示,学校作为民族高等教育的排头兵,近20年依托民族医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已培养大批民族医药人才。此次承办教材编写会议,既是落实“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具体实践,更是以优质教材推动民族医药“活起来”“传下去”的重要举措。学校将全力支持编写工作,力争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助力民族医药高等教育提质升级。
张科详细介绍了全国中医药研究生教材建设历程。他指出,本轮教材首次将民族医学纳入研究生规划教材体系,需紧扣“八个坚持”要求:坚持国之大者责任担当;坚持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坚持传承创新,突出特色;坚持顶层设计,严格把关;聚焦前沿,交叉融合;注重实用,突出技能;数智引领、立体配套;坚持质量第一,打造“六精”“三好”的精品教材。
会上,周玲从编写规范、质量把控、进度安排三方面作详细指导。她强调,教材需采用“上篇基础理论+下篇特色技法”结构。同时,需严格把控意识形态关,杜绝宗教内容、绝对化表述,引用法律法规需以政府官方文件为准,确保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一。
教材主编、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院长庞宗然教授介绍了编写分工与进度计划。他表示,编写团队将组建由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等组成的顾问委员会,落实“三审三校”制度,广泛征求临床医生、院校师生意见,确保教材既体现学术深度,又具备临床实用性,填补民族医药研究生系统教材的空白。编委会成员围绕教材的价值导向及前沿性、实用性展开深入研讨,力争打造一部“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民族医药精品教材。

此次会议的圆满召开,不仅是民族医药学科体系建设的关键一步,更是响应国家战略,建设“健康中国”的切实行动,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实践,必将助力民族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民族医药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民族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加速向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
中央民族大学药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整合行业优质资源,深化与各民族地区院校、医院的合作,为推动民族医药传承创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