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与藏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

来源:今日中国、藏学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5-11-11   编辑:迟婧婧   打印   字号:

新闻网讯  2025年11月8日,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区域国别研究院与中国外文局《布达拉》综合传播平台联合主办的“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与藏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顺利举行。本次研讨会是环喜区域研究机制框架下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会议齐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外文局、中国西藏信息中心、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四川民族学院等科研机构及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

会议设置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的藏传佛教中国化”“构建中国自主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知识体系”“藏文古籍文献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与中国式现代化西藏实践”四个议题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体现了藏学研究在服务国家战略、回应时代命题中的学术自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研究员扎洛作了开题主旨报告。他认为环喜区域研究知识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中国藏学界有责任以史料工作为基础,澄清谬误,正本清源,建构自主的区域历史叙事。班班多杰、张云、才让太、杜永彬、沈卫荣、周爱明等知名学者、媒体人士也紧扣会议议题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回顾总结了我国藏学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大成绩,深入剖析了中国藏学界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共同探讨了藏学研究的时代使命与发展道路。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雄军表示,新时代藏学研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学术使命,它还肩负着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确保边疆长治久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政治责任。新时代藏学研究要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深的学术积累,着力构建植根中国大地的藏学研究话语体系。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副主任哇春芳作为环喜区域研究机制牵头单位代表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她指出,藏学研究是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的重要基石。立足新时代中国藏学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知识体系,推动对外传播与各领域实践同深度学术探索的深度融合,将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创新学科范式,更有效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和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助力地区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贯彻落实,也是全面践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学术行动,更是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盛会。本次研讨会在现实实践与学术创新层面均取得突破性成果。在现实价值层面,通过阐释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为西藏及四省涉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理论支撑与科学决策参考;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藏传佛教中国化”等关键命题,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强化涉藏舆论引导力与意识形态主动权,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注入强劲动力。在学术价值层面,有助于推动藏学研究范式创新与学科体系完善。围绕“环喜马拉雅区域研究知识体系”建设,整合多学科研究力量,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藏学话语体系,有力破除西方学术话语长期垄断。同时,通过系统梳理藏文古籍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强化西藏与祖国不可分割的学术证据链,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研究基础。

此次研讨会是环喜区域研究机制框架下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更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具体行动。恰逢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华诞的重要时刻,会议为推动藏学研究守正创新、提升服务国家能力注入新动能,也为讲好新时代西藏故事、增强国际话语权筑牢学术根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国家边疆安全屏障提供有力学术支撑。

注:环喜区域研究机制是由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社)、中央民族大学藏学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的研究与传播协调机制,旨在汇聚各方力量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与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