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牛街,北京南城的一条古老街道,凝聚着老北京近千年的历史记忆,也浓缩着历朝历代的牛街人创造的市井文化。近日,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博联合第一党支部来到牛街街道开展红色“1+1”党建活动。
为了探访红色遗迹、重温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经典,支部成员们首先跟随讲解员老师走进北京西城区牛街历史文化展陈室,展厅内由“牛街历史沿革”、“场景还原”、“牛街胡同”、牛街名人”等7个部分组成,200余幅图片及50多件历史实物,配以先进的视频系统,生动详实地再现了牛街地区的历史足迹。


支部成员同原牛街街道法源寺社区书记李刚同志在西城区烂缦胡同108号院“红色会客厅”会面,并进行了参观学习。这个二进式的传统四合院曾经是江宁郡馆旧址中的一部分,现今已成为法源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升级的首个公益性共生院落。其以“庄重、科技、实用”为原则,规划打造了“党建展厅”、“城市更新展厅”、“多功能厅”和“阅读空间”四大功能分区,不仅通过智慧系统对外展示了社区红色文化、悠久的胡同历史以及社区营造的规划,也对内提供了社区参与和交流的平台。成员们在方寸之间见证了牛街街道的历史沿革和城市变迁,也体会到牛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红色基因。

支部成员来到牛街法源寺社区服务站,与一线的党务工作者和社区改造项目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通过法源寺社区支部书记以及宣房大德置业投资公司项目经理的介绍,了解了法源寺社区为城市更新与改造而做出的努力,从补齐民生短板和提升社群党建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共同营造了社区共建、全民参与的和谐社区图景。同时,也认识到腾退人口成为了此处“街区更新”的关键,未来的目标就是让新鲜血液在院落中与原住居民共生共存、新旧相融,提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实现建筑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为老胡同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活动邀请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良警宇教授。良警宇积极与支部党员互动,在研讨会当中与社区党务工作者就牛街的发展进行了交流讨论。在会谈中基于城市更新的视角,与宣房大德置业投资公司的项目负责人着重探讨了牛街法源寺社区在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聚焦于该区域人口疏解的目标,同时与社区工作人员针对机动车乱停乱放挤压社区公共空间的情况展开讨论,为街道的便民化改造建言献策。支部的党员同学们也热情提问,与社区工作人员社区中民族融合等情况展开探讨,具体地了解到牛街社区关于推进民族工作以及社区改造的重点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