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当我正式走进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的展厅,真正以一个传播者的身份向一批批的团体游客们讲述中华民族历史时,内心的激动已然抑制不住。
去展馆实训前一天我埋头背了很久讲解稿,但仍然感觉吃力,好似榆木在我脑袋里扎根不下去成了疙瘩。可一走进展厅,对着有实感的文物背诵出讲解词的时候,这些文物突然活了。我心想,如果没有讲好它们的故事,仿佛辜负了它们身上这几千年的时光。最终我以第二单元展厅讲解员第一名通过考核正式上岗。讲解之余,一有空我就寻找展厅中的专家学者,询问展品的历史细节,我希望面对观众突发的问题时能全部应对无误。
从西汉的冷水冲型铜鼓的阵阵回响,到隋代的四瑞兽十二生肖铜镜的精致典雅,再到现代的壮族福寿康宁背儿带的柔软温馨,讲解完整个第二展厅的路线,我也仿佛浏览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全部历程。“大交融贯穿于数千年历史时空,融汇出奔腾不息的民族血脉,推动着中华民族始终凝聚不散、绵延不绝。”当我走到展厅正中央,向观众们缓缓说出结束语,展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终于知道,什么是满足感,什么是民族自豪感。
我讲解过程中也见到了许多观众,有关心民族工作的88届的民大老校友、大连民族大学的回族同学、来找瑶族文物的瑶族阿姨,还有我们来看展的民大学子。担任讲解员期间,我的生活愉快又充实,民族团结温暖的光芒始终照耀着我。
从种种典籍与文物中,我看到了中华民族人民勤劳勇敢、团结友爱的品质,深切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各族儿女骨子里流淌的血脉,更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韧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