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经纬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知行中华 | 站哨岗,打游击,他们这样纪念80年前的抗战历史

来源:校团委   发布时间:2025-09-02   编辑:迟婧婧   打印   字号:

当长春沦陷史陈列馆的斑驳展墙诉说苦难,当长影旧址博物馆的老胶片流转信仰,当莲花岛影视城的实景炮火唤醒斗志 —— 这个夏天,中央民族大学 “赴东北历史革命基地调研‘两个结合’背景下红色文化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路径” 实践团,带着“以史为鉴、传承精神” 的初心,踏上东北这片红色热土。

历史回响,在铁证中触摸抗联精神

走进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墙上日军战犯的罪行记录、细菌活体实验的刺痛影像、幸存者的血泪证词清晰可见,讲解员哽咽着讲述的一〇〇部队研制细菌武器、释放鼠疫的恶行,无一不在诉说 14 年抗战的沉重过往。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师英杰总结说:“我们不仅是在陈列历史,更是在守护与传播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种。”“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东北抗联精神刻进了每个人的心里,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在这里展现。

影像传承,光影中的时代叙事

踏入长影旧址博物馆,《白毛女》《党的女儿》《英雄儿女》等经典影片的介绍墙依次展开,老胶片上的细微划痕,仿佛都在流转着跨越时代的红色记忆。老片放映时,画面里的战壕、迫击炮,又瞬间将人带回烽火连天的岁月。

“电影修复师修的是胶片,留的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讲解员的一句话,道破了长影影像传承的意义。从黑白胶片到数字技术,从记录硝烟到描绘炊烟,长影的影像从未褪色。这些镜头里的信仰,不仅是电影艺术的珍贵遗产,更是几代人用光影共同书写的历史篇章。

创新表达,历史在沉浸体验中涌动

长春莲花岛影视休闲文化园,为红色记忆赋予了更具互动性的当代表达。刚入园,复原教室就吸引了实践团成员的目光——木制老课桌、抽屉里的不锈钢饭盒、桌旁的旧水壶,生动还原了前辈们读书求知、立志报国的学习环境,让人仿佛能看见当年青年为祖国繁荣奋斗的身影。

在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雕塑下,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一同手握红缨枪,模拟 “游击战”。当 “日本士兵” 和 “汉奸” 被成功捕获,大家振臂高呼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救亡东北!”,稚嫩却坚定的声音里,满是对英雄的崇敬与对民族的热爱。

从定格的历史到跃动的影像,再到沉浸式的艺术再造,实践团在 “两个结合” 的指引下,清晰探寻到红色文化赋能民族团结的新时代路径。调研仍在继续,传承永不落幕,民大学子正带着这份红色感悟,让历史照亮未来征程,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青春的浇灌下,生长出更加绚烂的团结之花!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