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经纬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经纬 > 正文

教育学院解辰龙:“站在这里,就是光荣!”

来源: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09   编辑:迟婧婧   打印   字号:

9月3日凌晨5点,夜色未褪,晨光已启。教育学院2024级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解辰龙,早已和同伴们站在了天安门广场内西台口外的引导岗位上。路灯的光晕洒在他的蓝色志愿者服上,“我刚刚完成全点位巡查,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准备就绪。”这是解辰龙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志愿服务中的日常工作。

从协助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到系统培训,从体能拉练到路线演练,在那些凌晨的星光下,解辰龙见证了一支队伍从陌生到默契,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从模糊渐趋清晰。

在前期培训中,一次抗战纪念馆的参观让他对“志愿服务”有了全新的理解。“看着墙上密布的名字、玻璃柜里锈蚀的军号、讲解员讲述时坚定的目光,我意识到,这段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概念,更承载着革命先烈为祖国英勇献身的壮举。”他动情地回忆,“那一刻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站立,是对八十多年前那些身影的回应。”

志愿者校内培训

“体能是最大的挑战之一。”解辰龙说。“每次晨跑体力快到极限时,我就会想起革命先辈们在炮火中负重前行的景象。当奔跑时,我感到自己的身影穿越时空和革命先烈们悄然重叠。”解辰龙将这种感受分享给团队成员,让大家在一次次的体能拉练中,凝聚了团队精神、感知了历史的独特意义。

志愿者体能训练

在天安门广场实地踏勘时,解辰龙的笔记本总是记得满满的,精准到应急预案的每一个时间点、每个环节。“10:26返岗服务,11:45撤岗离场……”他反复核对这样的时间点。“我们对细节的执着,就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他说道。

“能站在这里,就是一种光荣。纪念,不是为了停留在过去,而是为了带着那份勇气,更好地走向未来。”作为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解辰龙真切体会到了“责任在肩”的分量。“这次志愿服务,远不止是完成一次任务,更像一堂深刻的人生课,让我更懂历史的厚重,也更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身着这身‘志愿蓝’,不只是对过去先烈的缅怀,更是新时代青年以先辈为榜样,用奋斗守护幸福生活、开创美好未来的赤诚与担当。”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