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光影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大光影 > 正文

学校隆重举行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来源:迟婧婧   发布时间:2024-06-21   编辑:迟婧婧   打印   字号:

新闻网讯  暑夏的民大校园,草木葱茏、满目生机。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于6月21日在海淀校区逸夫体育馆隆重举行,全体校领导出席典礼,为在场毕业生代表一一颁发学位证书、拨正流苏。

典礼上,党委书记查显友分别为优秀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党委副书记、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郭广生为到西部和基层就业毕业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

郭广生以“青春正当时 挺膺新征程”为题发表讲话,代表学校党委和全校2万多名师生员工,向圆满完成学业的6000余名毕业生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祝愿,向一路支持陪伴的父母家人和孜孜不倦教导培养的师长表示崇高敬意和诚挚感谢!

“这是一个万物壮美的时节,也是诸位如鲲化鹏、振翅高飞的时节。”郭广生说,你们和中央民族大学的双向奔赴,是一段珍贵而美好的缘分,学校见证了你们人生最富朝气、最具梦想的年华;你们在参与学校建设发展历程中留下了独特记忆。

郭广生以“难忘这些年”总结了同学们在校期间的“成绩单”:难忘这些年,你们始终与党和国家同频共振,将国之大者厚植于理想信念之中;你们始终与母校同向同行,将奋斗的足迹烙印在民大的光辉历程之上;你们交往交流交融,将美美与共的民大精神深深熔铸在文化基因之中。

郭广生鼓励毕业生:要将“小我”融入“大我”,做信念坚定的“爱国者”,坚守“民大人”强烈的家国情怀,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不畏艰难,不惧险阻,将青春的热血和汗水挥洒在建设伟大祖国和美丽家乡的人生新征程上,努力唱响为国为民挺膺担当的时代强音;要牢记初心使命,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坚守“民大人”美美与共的人文情怀,传承好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争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引领者、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忠诚践行者和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有力宣传者;要躬身入局,做新时代勇立潮头的实干家,将“民大人”知行合一的质朴方法论,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结合起来,勤学笃行,开拓创新,在学习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不断拓展认知和人生的边界,汇聚起引领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人生篇章。

党委常委、副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强世功主持典礼。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宣读中央民族大学2024年毕业生资格审核结果和学位授予的决定,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丽萍宣读了中央民族大学关于表彰到西部和基层就业毕业生决定,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慕云宣读了中央民族大学关于表彰2024届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和中央民族大学优秀毕业生的决定。

“让我们‘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美美与共’在民大,‘知行合一’闯天下。”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孔新峰鼓励毕业生要做“行走的中华文明”,彰显中华民族亘古亘今的守常气质、革故鼎新的达变气质、团结统一的向心气质、兼收并蓄的开放气质、协和万邦的感通气质,“小步快跑,越来越好”。

本科生毕业生代表、管理学院吴励言同学忆起开学典礼上校长“心中有国家、胸中有理想、肩上有担当、身上有本领”的寄语,认为民大四年是最美好的青春,见证了盛世,与时代共进。

研究生毕业生代表、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郑翔予同学感慨,“民大让我看到了人生如旷野般丰富而宽广的可能”,他将会把这种力量化作“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实际行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进更多青年心中。

留学生毕业生代表、国际教育学院乌兹别克斯坦籍吴迪同学说,中央民族大学为他提供了全面成长的平台,也加深了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他用乌兹别克斯坦谚语“学习是光明,无知是黑暗”表达将牢记在母校学到的知识和收获的友谊。

“有了民大这段宝贵的经历,你们一定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谱写出辉煌灿烂的明天!”校友代表、1985级物理专业王兵回忆了在民大学习、生活的情景,并勉励学弟学妹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要敢于挑战自我、怀揣感恩之心,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开启无限想象的未来。

各学院毕业生代表、受表彰学生以及各学院院长和书记、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典礼。据悉,学校共授予3887名本科生学士学位、2495名研究生硕士学位、230名研究生博士学位。2024年,我校共有291名毕业生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836名毕业生志愿到西部和基层就业。(摄影:马丹妮 薛思晔 李明音 张成翔 叶华权 梁甜)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