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道中华专题 > 正文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开展“道中华之美 强文化自信”主题党团日活动

来源: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3-03-27   编辑:迟婧婧   打印   字号:

  新闻网讯 为引导广大党团员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坚守文化立场,传播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近期,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组织开展了读书会、征文比赛、宣讲活动、观影活动、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的“道中华之美 强文化自信”主题党团日活动。

以文弘道,读中华之美

  学院基层团支部、党支部以线下读书会活动为主要形式,组织开展交流学习。通过“道中华”微信公众平台,阅读精彩的文化故事、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感悟细致入微的中华文化之美,聆听中华文化之声。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开展了“读经典名著 扬传统文化——道中华专题读书会”。

  2022级博士联合团支部举行了“道中华”主题读书会。会上,同学们互相分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书目并积极交流感想。

  考古文博硕士生党支部、社会学硕博联合第一党支部于线上线下同步召开“道中华之美,强文化自信”主题读书会。

以文传声,讲中华之美

  在“道中华之美 强文化自信”主题宣讲活动中,各团支部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致力于讲好讲实讲活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2021级本科社会学一班团支部、民族学硕博联合第一党支部开展主题宣讲活动,会上同学们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气氛良好。

以文寄情,写中华之美

  在“道中华之美 强文化自信”主题征文大赛中,同学们踊跃投稿,用有情感、有温度的文字增进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2022级本科孝通班团员代知千介绍了中华民族符号“筷子”。隐藏在两根筷子背后的,是中华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神理想。

  2022级本科社会学一班团员刘宜之介绍了彩陶文化,从彩陶的变迁中,我们得以寻见千年前文明发展的脉络。

  2022级本科民族学班团支部团员包芮妮在文章《“世界屋脊”布达拉宫》中透过悠久的历史讨论布达拉宫重大的民族文化价值。

影以载道,赏中华之美

  影以载道,赏中华之美。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更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学院团支部组织团员开展“道中华”观影活动。

以镜绘卷,寻中华之美

  镜像留影,寻中华之美。学院举办“寻美中华”摄影大赛。同学们积极参加,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体现了多姿多彩的“中华美”。


  学院精心设计,积极推进,在全院营造出学习宣传“道中华”公众号平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学院教师们感悟道中华道出了中华之美、中华之悠远厚重、中华之精彩纷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铸牢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书写和创造的。中华的历史和文明由浓浓的风俗人情维系、用考古和民族学的知识证实、以贯通古今中外的比较方法演绎,对于我们弘扬中华之道起到了很好的开阔视野的作用。

  同学纷纷表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漫漫时间长河中发展创新,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作为满怀热忱与希冀的新时代青年,我们需要接替文化传承的火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一路高歌一路吟!

  学院系列学习活动,既是一场精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也是一堂生动形象的大思政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希望全体师生不断增强做中华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继往开来、因时而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