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学校第十三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开班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发布时间:2021-04-06   编辑:费娜   打印   字号:

新闻网讯  3月28日,中央民族大学第十三期党员发展对象(第二批)培训班开班。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计勇出席开班式并作首场专题报告。来自全校19个单位的983名教工和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参加了培训。开班式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王润茜主持。

开班式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李计勇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先锋》为题,从为什么入党、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如何在新时代担负起民大人的职责和使命三个方面,鼓励参训学员不忘入党初心,牢记时代使命,永葆政治本色,争取早日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先锋。

李计勇结合党史中大量生动的案例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的百年历史雄辩地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党、是坚定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作为党员发展对象,要努力从党的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端正入党动机,坚定理想信念。

李计勇指出,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作为党员发展对象,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从思想上入党。要重实干勇担当,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从行动上入党。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坚持自我修炼,涵养政治定力,坚守精神追求,时刻做到慎独慎微慎初,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李计勇要求全体参训学员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学习,始终把“团结”作为一门“必修课”,始终践行“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校训,始终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者、践行者和推动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做出民大人应有的贡献。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中央党校创新工程首席专家李海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读》为题作报告,从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必由之路、具体部署、政治保障等五个方面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方位的,是我们一直矢志不渝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紧紧围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不断奋斗。他进一步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条道路是我们自己探索的内生道路,符合中国国情的实际,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我们青年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建设者,要看到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八大领域全面提升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部署与紧要任务。

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韦磊以《光荣与梦想——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百年历程》为主题,从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政治方向、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等四个维度,结合个人多年研究党史的深刻体会,系统阐述了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进行的伟大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所形成的宝贵经验。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民族干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宝明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与实践”主题,从民族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文化共同体等四个方面,系统深入地解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他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增强“中华一体”的意识、“两个共同”的意识、“平等团结”的意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共同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为营造党史学习教育良好氛围,高质量做好全校党员发展工作,及时把更多的优秀分子吸纳到党组织中来,学校党委按照北京市教育工委要求,扎实有序组织做好全校发展对象培训工作。本学期学生集中返校前,通过线上形式完成了第十三期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第一批)培训。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