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长郭广生寄语新生:立足“两个大局” 心怀“国之大者” 做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强国一代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2-09-26   编辑:迟婧婧   打印   字号:

亲爱的2022级同学们,老师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秋色浩无际,风露洗晴空。很高兴在这寓意收获、孕育希望的金秋时节,与大家共同分享掀开人生崭新篇章的浓浓喜悦。受京泽书记委托,我代表中央民族大学2万余名师生员工,向7554名新民大人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祝贺!同时,也向助力你们成长成才的父母、师长和亲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同学们,过往三年,你们战胜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克服了种种困难,顶住了重重压力,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在实现人生梦想的道路上跨出了重要一步。此刻,我们在美丽的民大校园如期相聚,确实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今天,仍有部分同学受疫情影响暂时不能来到学校,但不管身处何方、身在何地,你们“民大人”的新身份已经确认,你们人生中新一段的美好旅程已经开启,希望你们能够在中央民族大学这一方沃土上汲取知识营养,得到智慧启发,积聚成长内能,练就钢筋铁骨,绽放魅力芳华。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是在全国上下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中央民族大学70周年校庆之后迎来的第一批新生。你们在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怀揣梦想、怀抱憧憬,踌躇满志地开启逐梦新征程。当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和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新阶段的中央民族大学,与“强国一代”的你们如约相聚,这既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更是一份深深的期待。看到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你们,我们既有“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喜悦,更深切感受到“育天下英才而成之”的责任。欢迎你们加入中央民族大学这个大家庭,作为你们的校长,我想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民大、认识民大、了解民大,帮助大家更快融入民大。

  中央民族大学是一所烙印着爱党报国红色基因和精神底色的大学。知其所来,方知所往。中央民族大学从延安走来,前身是1941年我们党创办的延安民族学院。从延安到北京,听党话的红色基因始终镌刻,跟党走的革命血脉永远奔腾。一代代民大人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把中央民族大学建设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大地创办民族高等教育的生动典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数十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或亲临学校视察工作。习近平同志来校考察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去年建党百年之际,“建立中央民族学院”入选了党的百年大事记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充分彰显了中央民族大学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中的重要地位与特殊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是一所肩负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光荣使命的大学。建校之初,毛泽东主席专门为学校题写了“团结”二字,成为学校的办学之魂,学校也因此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成就的重要窗口。“凡是重要的国事活动,都要有民族学院的代表参加”,这是周恩来总理来校视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在国庆70周年的盛会上,3000多名民大师生在长安街上发出 “团结奋进,爱我中华” 的青春呐喊;在党的百年华诞的庆典上,500余名民大师生在天安门广场许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在北京冬奥的舞台上,56个民族的民大师生以朝气蓬勃、心手相牵之姿态,与祖国各界群众一起,绘就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壮丽画卷。凡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都有民大学子扎根大地、奉献人民的身影。在南海之滨、在天山脚下、在世界屋脊、在广袤草原,20余万民大学子用青春向祖国报到,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把奋斗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凡是民族工作领域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都有民大学者孜孜以求、躬耕不辍的贡献。从延安民族学院时期的民族干部培养,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承担完成的民族识别等“三大任务”,从改革开放时期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到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中央民族大学始终在服务党和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征程中,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贡献民大力量。

  中央民族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双一流”建设大学。从改革开放之初被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大学”,到上世纪末率先进入“211工程”,从21世纪初进入“985工程”,到新时代成功入选首批36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中央民族大学始终位于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之列,走出了一条深化改革、内涵发展、特色鲜明的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之路。在“双一流”建设的实践征程中,学校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坚持一流目标、强化一流意识、瞄准一流标准,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了中国民族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发挥独特窗口作用,服务党和国家外交大局,为党和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70余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新时代的中央民族大学,切实强化“中央”的政治站位、充分彰显“民族”的特色优势、不断提升“大学”的质量内涵,抢抓机遇、奋发有为,正在朝着建设成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坚定前行。

  同学们,你们选择的中央民族大学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她走过了七十余载光辉历程,仍青春不改、朝气蓬勃;她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奋进,矢志不渝地坚守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和作为,作为新时代的“民大人”,你们正处在目标建立、生活独立、自我确立的人生节点上,“立”是眺望远方的必然前提,“立”更是奋起奔跑的预备姿势,希望你们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做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强国一代”。希望你们:

  ——以爱国之心“立志”,在祖国的广阔大地上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百学须先立志。只有当青春同党和人民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70多年来,一代代民大学子、一个个家国栋梁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挥洒青春、建功立业。“我对脚下的土地充满敬意,我愿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所有热情,献出心中的爱”,这是中央民族大学杰出校友、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小娟在甘南州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作为“青年五四奖章”获奖代表时的发言,也是民大青年发自内心的时代强音。这种“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的情怀始终镌刻在民大人的骨子里,流淌在民大人的血液里,熔铸着民大人的品格。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希望同学们向你们的师姐张小娟学习,“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把家国情怀融进血液、化为行动,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个人小我”融入“国之大我”,以“小我姿态”彰显“大我情怀”,用强大的爱国热情注解无悔青春、实现卓越人生。

  ——以厚德之道“立身”,在时代的奔腾洪流中涵养“海纳百川,兼济天下”的胸怀

  历史如潮,大道如砥。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变与不变交织、新与更新交替的时代,以常态化防控为特征的后疫情时代、以智能化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等大变革持续演进,世界又一次走到了技术变革、秩序重组的前夜。作为“强国一代”的你们,责无旁贷地站在了时代发展的最前端。生而逢盛世,青年当有为。大学是全方面培养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阶段,只有追求品德、素质、能力并重,成为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才能应对时代的召唤。同学们要主动适应社会,但不能被社会磨平积极的生活态度;要学会包容理解他人,但不能强求谁都理解自己;要学会聆听世界的声音,但不能因此失去自身的判断和立场。希望大家察大势、明大道,跳出“小圈子”,走出“小世界”,构筑“大格局”,融入“大时代”,做好自己、学会共情、兼济天下。

  ——以奋斗之态“立学”,在青春的宝贵时光里练就“大有可为,必有可为”的本领

  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16岁那年,他从北京下乡到梁家河时,随身带了沉甸甸的一箱书,白天干活,劳动休息时在看书,放羊时在黄土高坡上看书,到了晚上就在煤油灯下苦读。勤学苦读的习惯从青少年时期一直伴随着他,融入到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正是这种“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的精神,成就了大国领袖。“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进入大学,是你们真正意义独立生活的开始,你们可以更加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喘口气、歇歇脚。大学不是青春的游乐场,而是人生的加油站。“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身处奔腾向前的时代,拥有风华正茂的青春,唯有奋斗才能致敬这可贵的青春与伟大的时代。希望你们养成“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多想一层”的习惯,拿出挺进创新“无人区”、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决心和勇气,用奋斗的青春去积累学识修为的“厚度”,挖掘治学研究的“深度”,探寻人生道路的“广度”,将青春风采张扬在探究真理、勇攀高峰的追求中。

  ——以团结之魂“立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和美家园中争做“美美与共,知行合一”的典范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上下之益,在能相济。”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这也是中央民族大学每一位老师、每一名同学的共同责任。今天,同学们从祖国的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相聚在中央民族大学——这个56个民族师生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大家庭中,希望你们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欣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用心灵浇灌美美与共,用脚步丈量知行合一。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历练成长,要正确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努力成长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复兴栋梁。

  百年潮已起,青春起而行。同学们,你们的求学之旅,与国家“十四五”宏伟蓝图同频共振;你们的人生黄金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同向同行。再过二十多天,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所谓“生逢斯世追梦时”,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你们要不断增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气,“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骨气,“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底气,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成长为让党和人民放心的强国一代。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民大时间”的新开端,也是你们“青春主场”的新起点,希望你们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中立志、立身、立学、立行,立于奋斗之中,立于梦想之畔,立于充实而无悔的大学生活的每一天,立于民族复兴伟业的潮头上,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你们的接力奋斗中早日成为现实!

  再次欢迎大家!祝福大家!

  谢谢!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