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团结奋进的五年|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3-02-28   编辑:迟婧婧   打印   字号:

  五年栉风沐雨,五年团结奋进。2017年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学校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学校披荆斩棘、团结奋进的五年。为迎接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特开设《团结奋进的五年》专栏,全面展示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的办学成就,鼓励全校师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乘势而上,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进学校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思政课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的主阵地、主渠道。五年来,中央民族大学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肩负起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排头兵”的光荣使命,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系统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校党委书记张京泽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主题党日活动

这五年,我们——

筑好“主渠道”,率先开设课程

  高质高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党委书记张京泽牵头组建教学团队,举全校之力全力以赴,在本科生、研究生中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成为全国高校中首批为全体学生开设该课程、将该课程排进课表并实施专题教学的高校。

  校党委书记张京泽为师生讲授思政课。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郭广生为学生讲授思政课。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敏为2020级本科生开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第一课。

校党委副书记邹吉忠为2020级本科生讲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为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积累教学经验、奠定坚实基础。学校进一步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优化“双师教学模式”,坚持分专业分类多样化教学,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校党委书记张京泽听思政课并与授课教师交流。

  “我从延安来 建功新时代”学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专题培训班走进延安。

  思政课教师在教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宣讲团赴房山区宣讲。

这五年,我们——

强劲“主引擎”,打造高质量思政队伍

  强化学懂弄通。学校组建“思政课教师宣讲团”,采用“专题式”宣讲方式,紧密联系广大师生思想和工作学习实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讲清楚、讲明白,让广大师生听得懂、能领会。

学校首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上,党的二十大代表蒙曼向全校师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学校首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会上,学生边听边做着笔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周文彰以“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题作党的二十大精神辅导报告。

“奋进新征程”中央民族大学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网站开设“理论解读”栏目。

  强化学深悟透。高质量研究阐释成果为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学校组织教师在“三报一刊”发表理论文章,数量和质量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21个研究基地中名列前茅。学校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民大研究基地召开工作会议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工作。

学校组织教师在“三报一刊”发表高水平理论文章。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研究基地获表彰。

  强化教学转化。通过组织学习研讨、培训研修、参加教学比赛,进一步推动思政课教师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学校第一时间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组织开展周末理论大讲堂、专题研修班、宣讲报告会,1名教师获北京高校“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进一步强化教学相长。

  第一时间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师生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教学基本功大赛。

  青年教师王一超获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社科思政类比赛综合奖项一等奖。

这五年,我们——

守好“主阵地”,紧盯大思政课建设

  推进主渠道建设。学校党委紧盯思政课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坚持和加强集体备课,提早安排教学计划,确保思政课与新时代新要求同频共振;坚持趁热打铁,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学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带着热气”进课堂。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看北京、看变化、看成就”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实践暨集体备课会。

  强化大思政课建设。学校将案例教学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重点,编制北京市“12345热线平台”案例文本和视频,通过课内课外结合的方式,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高度衔接、有机融合。组织集体学习观摩全国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创新中心开设示范课,进行“大思政课”专题研讨,统一教学课件、共享教学资源,积极推动见行见效。

  大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特色,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着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突出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在春风化雨之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

  学校举办中央民族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将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培育项目纳入建设范畴。

这五年,我们——

突出“主线条”,推动铸牢工作入脑入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央民族大学充分发挥民族高校思政课独特优势,充分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和增进共同性的方向,进一步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入脑入心,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中央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识教育系列公开课。

  中央民族大学56个民族代表在冬奥会开幕式上深情传递国旗,代表全体中华儿女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款款深情和对北京冬奥会的真诚祝福。

  每年的烈士纪念日学校56个民族师生参加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重点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配套研发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地区生动实践”教学案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生动实践”教学案例,融入相关课程,展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使“融”的主题和增进共同性的理念深入各族学生内心深处。

  “音乐大讲堂”课程以“歌唱祖国”为主题,成为“书香民大”系列文化育人课程建设“首秀”。

  学校师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这五年,我们——

围绕“主旋律”,多措并举持续发力

  进一步加强课程群建设。学校在制定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开设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及“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为主题的选修课,推动思政课教师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中共党史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选择性必修课,打造具有民大特色的思政课课程群。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微党课开讲。

  《形势与政策》课“四史讲堂”在线“同上社会主义发展史思政大课”。

  “中华文化”通识课。

  进一步挖掘思政课教师教研潜力。学校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学习培训力度,举办线上全国性研讨会,加强校内外学术交流研讨,确保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环节;安排专项经费设置校内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和专题教学、科研项目,加大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力度,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研究和应用能力。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思政课教学和学院建设的交流。


学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阐释专题科研项目申报工作。

  进一步打造课程团队和资源。加大思政课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力度,提高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团队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集体备课质量。及时将国家民委重点推广的“道中华”品牌内容纳入教学资源库,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中华文化”课程为先期试点,作为思政课必学内容和公选课必读书目,在全校营造学习宣传阐释“道中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教材编写工作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老太太”杨宗丽获评“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学校年度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要求持续推进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建设。

  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道中华”宣传推广栏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央民族大学将凝聚众智、久久为功,充分调动全校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