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为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学校持续积极组织开展红色“1+1”党支部共建活动。在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的2024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评选展示交流活动中,经学校推荐、材料审核、专家评审、现场展示等环节,学校教育学院教育硕士第三党支部、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类本科生党支部荣获三等奖。今天让我们来认识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类本科生党支部吧!



以生发声,谱科学乐章
以学实践,绘生态画卷
在2024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中,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类本科生党支部与丰台区王佐镇翡翠山社区党委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共建活动,荣获2024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三等奖。共建中,支部发挥专业特色,筑牢理想信念教育,切实推进专业知识进基层、科普宣传进社区、科普教育进校园,弘扬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刘明洁老师说:“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组织开展红色‘1+1’活动的这段经历,为我、支部学生党员和共建单位都带来了很多的成长与蜕变。每一次沟通、探讨,都是在努力构建一幅关乎红色传承、共同发展的图景,只为让活动立意高远又贴合学生。回顾红色‘1+1’活动全程,它不仅是一次外出实践,更是红色血脉的延续、高校育人和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支部以专业优势为抓手,围绕群众的教育、健康、安全等需求,深入开展科普工作,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



2022级生物科学专业郑曲悠印象最深刻的是“作为科普讲解人做宣讲的那次活动中,我们向小朋友们分享什么是湿地,湿地里有哪些动植物,还有他的生态保护原理及面临的困境。印象中,参与活动的每一位小朋友都有很多很多问题......我很开心能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别人,同时我也深感知识储备的不足,还需要再好好‘补课’。只有脚踏实地、知识武装,才能真正为大家办实事。”
整合多方资源 开展校外党课
生物类本科生党支部充分汇集校内外资源,邀请社区党员、社区工作者讲述基层工作经历,帮助党员同志们更好地服务基层;支部党员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结合专业知识,与居民共议环境治理方案,为社区生态优化建言献策,实现党建活动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共赢”的跨越。


专业赋能基层 科普点亮社区
在学院党委的指导下,依托专业优势,开展主题为“守护蓝天精灵,共建美好家园”“修复湿地,保护臭氧层,共建宜居家园”“用知识守护生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系列特色科普讲解活动,倡导生态保护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升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实现专业知识从课堂到社会的有效转化。



躬身服务社区 双向奔赴成长
支部党员深入社区,开展卫生环境治理志愿服务,指导垃圾分类,探讨当前社区卫生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法,推动绿色生活理念落地;介绍社区植物种类、习性和传播方式,讲解微生物分解、生长和繁殖知识,在志愿服务中深化专业认知,在社区实践中锤炼党性修养,切实践行“科技创新与科普并重”的使命。


未来支部将继续深耕共建,不断拓宽校内外育人平台,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在实践中淬炼本领,以青春之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民大力量。
学校始终将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红色“1+1”共建活动为抓手,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全面提升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强化学生党员培养实效,推动学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面向未来,学校将紧密围绕首都高质量发展需求,进一步强化思想引领,深化实践育人,深入实施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创新支部共建模式,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对红色“1+1”项目的指导与培育力度,着力打造特色党建品牌。通过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人才培养,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的实践中彰显青年担当,以实际行动回答“强国建设、民大何为”的时代命题,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民族复兴伟业凝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