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近期,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与地坛公园管理处以红色“1+1”活动支部共建为载体,构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赋能”的校地协同育人新格局,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在实践中落地生根。

本次共建活动按照“总结回顾—实地调研—深化合作”三步走规划有序推进。自7月份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与地坛公园携手启动红色“1+1”共建活动以来,双方形成“数字赋能—专业反哺—实践共育—文化宣介”特色结对模式。地坛公园提供全方位实践支撑,学院则以专业优势反哺公园历史挖掘、文化建设,实现双向赋能。学院联合校团委“青语铸梦”专项服务队成立专业调研团队和宣讲团队,发挥“历史+艺术+科技”学科优势,用专业历史文献材料支撑、用数字技术复现地坛公园消失的“共和亭”,支部共上一堂“场馆里的思政课”,让历史“活”起来,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观可感可知可及。



团队致力于打破专业边界,让研究内容“活”起来。今年正值五族共和亭建成百年,亟需通过数字技术重现共和亭光彩。实践团队在撰写了调研报告后,还设计了五族共和亭的三维数字复原模型,并制作了实体的3D打印模型、五族共和亭历史宣传视频、并开发了基于微信小程序的五族共和亭AR交互场景,既提升了地坛公园的文化辨识度,更让其成为北京“三交”历史教育的鲜活载体。

当前,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党员与地坛公园管理处已完成三次共建活动,学院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把地坛公园作为铸牢教育实践育人共建单位,推动从单一项目合作向常态化服务升级:党员团队将组建“地坛历史宣讲团”,结合微党课、场景讲解、文化互动问答等形式,在银杏大道、方泽坛等游客密集区开展“嵌入式”宣教;针对公园文旅发展需求,还将开发“共和亭主题文创设计”等衍生产品,助力其打造文商旅融合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