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11月22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共同主办的“区域国别学与世界民族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前沿论坛在中央民族大学海淀校区知行堂召开。来自全国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及学术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区域国别学与世界民族研究的前沿议题开展交流研讨。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强世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长赵天晓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强世功在致辞中指出,中央民族大学的区域国别研究,应牢牢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框架,立足中国、面向周边、辐射全球,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区域互信合作、提升国家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发挥战略性作用。他强调,区域国别研究院要坚持“固本与创新并重”“交叉与贯通并举”“服务与育人并行”的原则,搭建高水平学术平台,鼓励青年学者深耕学术、产出高质量成果,不断提升中央民族大学区域国别学的学科影响力与时代贡献。
赵天晓在致辞中表示,区域国别学与世界民族研究虽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但交叉融合前景广阔。当前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更需要以扎实的田野调查和学理分析精准把握各国民族心态与文明逻辑,为国家战略和全球治理提供学术支撑,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贡献智慧。
开幕式后,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杨圣敏,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欧洲研究》主编冯仲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主编孙壮志,北京师范大学高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高丙中,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昝涛,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少青等专家,分别从民族学、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国际关系等视角深入探讨区域国别学与世界民族研究的协同发展路径。
会议设置七个平行分论坛,主题涵盖“区域国别学的民族研究与全球视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族研究”“区域与国别民族问题研究”“中国边疆与周边国家区域研究”“民族志与区域国别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与区域国别学的跨学科对话”“世界民族研究前沿论坛”。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兰州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宁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及暨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研讨。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本次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重要研究力量,为区域国别学与世界民族研究搭建了跨学科、跨区域的交流平台,会议系统梳理领域前沿动态,为推动学科建设、促进成果转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国别学与世界民族研究话语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也为学校完善区域国别学科布局、提升学术影响力注入了新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