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近期,我校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程勇教授团队在抑郁症新机制和生物标记物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Exosomes from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on cause depressive-like behaviors in mice with involvement of miR-139-5p regulated neurogenesis”为题2020年1月27日在线发表在《Neuropsychopharmacology》(医学I区)上(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86-020-0622-2)。
抑郁症是全社会关注的健康问题,由于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诊疗手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深入了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以及在此基础上研发生物标记物和靶向药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程勇教授研究团队通过全基因组整合分析了抑郁症患者血液外泌体中小分子RNA(miRNA)的表达水平,发现了一组小分子RNA可以区分正常人和病人,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表明,外泌体中miRNA-139-5p具有潜力开发成临床诊断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
为了研究外泌体是否参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程勇教授研究团队将抑郁症病人血液外泌体注射到正常小鼠体内,发现外泌体能够直接诱导动物抑郁行为的发生。与之相反,健康人的血液外泌体注射到抑郁模型小鼠体内,可以缓解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抑郁动物模型的小鼠脑内和血液中外泌体miR-139-5p的表达都显著上升,与抑郁症病人中的表型一致。在模型小鼠的鼻腔内注射miR-139-5p抑制剂可以显著缓解小鼠的抑郁样行为,miR-139-5p抑制剂同时促进动物小鼠新生神经元的产生。体外研究显示,miR-139-5p是神经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元分化的负调控因子。课题组因此提出动物在应激条件下外泌体miR-139-5p表达上调,进而抑制新生神经元的产生,从而导致抑郁行为的发生。
该项工作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提出并证实外泌体是抑郁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探究了其分子机制,同时发现外泌体中的小RNA能够作为抑郁症的生物标记物,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据悉,我校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魏则旭是本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成果主要资助来自于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