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第二个结合”名家大讲堂|艾四林:“两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蕴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12   编辑:迟婧婧   打印   字号:

新闻网讯  11月4日晚,中央民族大学“第二个结合”名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讲在丰台校区综合楼东区报告厅举办。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艾四林教授应邀围绕“‘两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蕴”主题进行讲授。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协同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雄军出席讲座并为艾四林教授颁发“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协同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聘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协同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孔新峰为其颁赠“第二个结合”名家大讲堂纪念牌。校内外近三百名师生参与讲座学习。

艾四林深刻阐释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蕴。他指出,“解放”涵盖物质与思想两方面,思想解放在个人、民族、国家和政党的创造性活动中具有根本性作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今日中国保持强大生命力,关键在于其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的推进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他阐述了“第一次结合”的历史脉络与伟大意义,从思想准备、组织关联、客观国情及国际共运背景等多维度,揭示了教条主义的复杂根源,剖析了早期党内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将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为克服上述弊病,党提出并推进“第一次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破除思想桎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标识性概念,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艾四林在分析“第二次结合”的探索历程及其思想解放价值时,回顾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第二次结合”的历史背景,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为摆脱对苏联建设模式的路径依赖,自主探索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后,“第二次结合”得以全面深化和成功实践,其标志性成果是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艾四林着重剖析了“第二个结合”的独特思想解放意蕴。他指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平视世界”的底气、能力和自觉来定义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获得定义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自信与历史主动。“中国式现代化”并非简单延续历史模板或照搬外来模式,而是基于中华5000多年文明底蕴、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的伟大创造;正是通过对自身历史文化“长处”的再认识与创造性转化,我们才能构建起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自主知识体系,从而为人类现代化探索提供新方向、新范式。

王雄军在总结中指出,整场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邃、逻辑严密,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厚的理论积淀,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作为思想解放历程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也为学校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和启迪。

讲授结束后,艾四林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对大家提出的相关问题给予了精彩解答。

“第二个结合”名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由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协同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科研处、期刊社协办,通过邀请全国顶级专家学者探讨“第二个结合”的基础性理论与重大实践问题,切实发挥国家高端平台引领作用,推动基地建成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重要阵地和中央民族大学“双一流”建设强大引擎。【以上内容为专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投稿方式: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