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这个春天,受经济下行压力、新冠肺炎疫情和毕业生规模等多重因素影响,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创业形势复杂严峻。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
从中央到地方对高校毕业生对就业工作极大关注,教育部、市教委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已纷纷行动,极大地增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招生就业工作处和学校各学院严格执行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的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全力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利用网络提供就业服务,打响了一场就业“云战疫”。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部门学院广泛动员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广泛动员,将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上来。党委常委会要求,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升毕业生深造率,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
2月初,疫情发生后,学校招生就业工作处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关注和学习市教委、市人社局等有关工作要求,并按照学校党委要求,于2月初就拟订就业工作预案,及时评估疫情对就业工作的影响,根据上级工作要求制订工作方案。
3月12日下午,学校组织相关学院参加了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召开的“2020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电视电话会议),学习教育部和北京市有关文件要求。
北京高校就业工作推进会民大分会场
3月18日下午,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组织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重大疫情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国家民委专职委员、学校党委书记张京泽在会上做了《应重视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专题发言,呼吁重视疫情背景下民族高校就业工作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张京泽书记在专题座谈会上的发言(全国政协网站)
3月26日上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宋敏主持召开全校就业工作视频推进会。会议通报了各学院就业工作进展情况,要求压实就业工作,积极为学生开拓渠道,关注关心重点群体,重视就业跟踪,及时反馈有关信息。
学校就业工作推进会主会场
各学院对当前就业形势达成共识,根据学科特点,精准施策,主动服务,实时跟踪,以不同形式针对毕业生开展工作。其中如法学院制订了毕业生工作意见,号召导师、辅导员等全员参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文学院等多个学院召开网络会议,就业工作负责人、辅导员和校友与毕业生在线交流,为毕业生答疑解惑。
积极有为拓宽渠道,争取更多就业机会
学校针对毕业生就业特点,积极有为拓展就业渠道,为学生争取更多就业机会。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和毕业生就业的特点,学校党委针对外部环境未雨绸缪,做了一系列工作部署,重点加大了对公职类岗位就业市场的拓展。从目前完成签约地区的情况看,预计今年的选调生招录人数将创新高。
宋敏与山西省选调生工作人员交流
针对毕业生特点和就业新机会,学校专邀军队院校招聘干事、师资培训专家开展线上宣讲,针对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北京各区教师公招为毕业生做权威、系统的解读。为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就业应聘能力,还与京内16所高校联合举行军队文职宣讲活动;与中公教育合作,开设MUC云课堂,推出国家电网、事业单位等五次指导视频课。
就业指导云微课
大力开展云招聘,线上双选架桥梁
疫情发生后,学校原计划春季开展的六场次线下招聘会均予取消。招生就业工作处积极对外联系,与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前程无忧、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公司(FESCO)、实习僧、智联招聘等方面达成合作,整合利用合作资源优势举行多场次线上招聘活动。
3月18日与北京高校毕业生指导中心举行的首期空中双选会上,共有120家单位参加,提供招聘职位13000余个,首页浏览访问量11333 PV;国投公司3月启动“国聘行动”央企名企招聘专场,截至4月8日,我校注册人数744人;与前程无忧合作专场用人单位总规模达到4000余家,一大批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多地内外资企业联合线上招聘,着眼我校毕业生生源地广,最大限度满足他们到祖国各地建功立业的就业愿望……
经济学院杨同学通过教育部就业中心“新职业网”组织的线上招聘会落实了工作,并已签订三方协议,她向招生就业工作处反馈:网上投递的简历基本都得到了回复,单位响应速度很快。一开始觉得很紧张,现在心里踏实了,感觉找工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她还建议同学们也多去“撒网”投一下。
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工作牵动人心。招生就业工作处联合京内外30余所高校就业部门共同举办“同心共筑”联合网络双选会暨少数民族招聘专场,包括京内9所高校、民委直属6所高校、民族八省区有代表高校纷纷踊跃参加,活动得到教育部学生司、全国就业中心的有力指导和支持。
疫情发生后,招生就业工作处安排专人审核各类就业信息,回复公邮邮件,用好就业微信公众号和各类微信群组,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联系。自春节以来,就业信息网线上审核近千条招聘信息,通过各类微信群组对网络招聘信息、各地网上招聘活动、各行业招聘信息定期打包集中传递。
确保停课不停学,云端指导不断线
招生就业工作处根据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本科教学工作安排和要求,做好《就业创业指导》等课程线上授课工作。课程以慕课+在线实践+线上翻转课堂的形式,师生通过网络群组互动和联系,确保课程质量不打折。开课班级共35个,课程进展顺利,师生反馈良好。
常规课程安排之外,招生就业工作处还积极开展课外就业指导和辅导,指导学生开展特殊时期的求职就业规划;关注湖北籍学生求职就业工作,开展专题性团体辅导。通过线上微宣讲,招生就业工作处先后开展了七场专题分享指导活动,涉及就业信息获取、简历制作、女大学生求职规划、公务员复试、就业派遣等内容;与此同时,开通在线个性化求职就业咨询通道,针对学生问题开展线上预约和个体一对一咨询。
简化办事流程,创新服务模式
针对疫情期间校区封闭、错峰上班的实际情况,招生就业工作处对毕业生简化工作流程,工作人员通过手机、微信等方式应答咨询、办理各项手续,通过邮件收集电子版材料,先后为十余名校友办理了派遣手续;为报考多地公职类招考的学生办理审核、交互200余人次。招生就业工作处和各学院急校外学生所想,专人办理文档资料邮寄。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马老师说,疫情以后,给不在校学生已经邮寄了各种材料100多份,只要能帮学生找工作,麻烦点也没什么。
招生就业工作处继续开展向用人单位推荐工作,截至目前,先后为北新房屋、中核404、中信建投证券等多家单位代投、推荐毕业生90人次。针对国考、京考面试推迟的情况,为让学生利用好时间做好相关准备,集中对毕业生和校友开展对接,发挥朋辈指导作用。分别对参加国考、京考面试的80%、69%的学生安排校友一对一对应。
针对学生升学等需求,招生就业工作处和教务处、国际合作处、研究生院等多部门协同,同合作伙伴新东方开展合作,开设雅思、法语等在线培训班,提高学生外语水平,为有意出国深造、国家组织实习任职的同学强化语言基础。招生就业工作处通过开展学生调研和用人单位反馈,正在拟定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奖励办法,切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启动“一帮一”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4月8日印发的《关于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的通知》确定了48所高校开展针对湖北高校的帮扶行动,我校结对帮扶湖北民族大学。对此,学校高度重视,积极对接,第一时间充分达成帮扶共识。4月14日下午,两校校领导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视频对接会,增进相互了解,通报就业创业情况,结合重点难点问题交流经验,明确主要需求,确定以协议文本形式加以落实。
两校视频对接会
围绕就业创业工作,学校就业、教务部门与对方对口部门组成微信群组,通过共享就业信息、网上招聘会信息、就业创业指导活动,共同参加、举行线上双选会,同时以帮扶工作为契机,共享民族高校就业经验,提高管理工作水平。
民大毕业生基础素质好,综合素质高,就业去向表现出地域广泛、行业多元的特点。疫情虽然制造了压力,但同时也创设了新的就业机会,相信民大学子定能抓住时机,迎难而上,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