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史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大史苑 > 正文

我与民大十年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周报   发布时间:2021-04-30   编辑:费娜 罗碧   打印   字号:

2019年9月7日,对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十年前的今天,我怀着对求学的渴望和对祖国首都的憧憬,踏入了这座魅力的皇城——北京,走进了让每一个民大人终生难忘的“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我与民大的故事从这里开始。还记得,十年前的这个时候,也就是2009年9月5日,我在父母以及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最亲爱的家人、老师以及亲朋好友,来到了有着“民族大家庭”之称的中央民族大学,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从此,开始了我的大学生活,开启了我与民大的缘分。

时间似水,岁月如歌。2014年7月本科毕业,同时获得了本校的推免研究生资格,保送到教育学院。2014年9月我又迎来了人生中第二次新生的身份,开始了为期两年的研究生生活。俗话说得对,路越走越宽,研究生入学后,学校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学术资源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研究机会。令人欣喜的是,于2016年6月我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国际区域问题研究及外语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出国读博的资格。这个消息让我的家人、导师以及亲朋好友感到兴奋,他们为我高兴,为我鼓励,为我骄傲,为我祝福。但是,后来的事情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简单,由于种种原因出国一事未能如愿。于2018年年初,我决定放弃这个机会,向有关单位申请撤销我的留学资格,办理退学手续。当时,我硕士毕业已经两年了。虽然出不了国,但同样可以在国内读博。于是跟家人商量报考国内博士考试。我的想法得到了我的家人、导师的支持,我也更不想放弃读博的梦想。为了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实现心中的梦想,我毅然选择了考博这条路。

在这过去的三年,虽然我不是学生身份,但是我的故事与民大有缘。每一次走进校门,我似乎回到了我的学生时代。因为,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里留下了我的脚印,熟悉的环境、熟悉的面孔,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难忘恩师,这三年,每次听到老师的关心、鼓励以及帮助,在异乡的我感到格外的亲切,减轻了我的孤独感。每次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想起他们的鼓励,我会振作起来,努力往前走。

清晰记得,有一次在学校食堂吃饭,卖饭的大姐问我“小伙子很长时间没见你了,是不是已经毕业了呀”。我说“是的大姐我已经毕业了,现在边工作,边准备考博呢”。每次听到那些大姐们的问候,感觉心里特别温暖。虽然,这三年遇到了很多挫折、困难,有时候我也想放弃。但是,每次想到这些,都会让自己重新振作起来,继续为梦想奋斗。所以,有时候我在想我是个很幸福的人,这么多好心人在关心着我,鼓励着我。回想这一段风雨兼程的经历,学会了坦然面对失败,无论生活有多么残酷,都要为梦想而奋斗。

如今,我又迎来了大学生活中的第三次新生身份。一刹那,这十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年前,我离开我的故乡,带着希望和祝福来到盼望已久的魅力之都——北京。十年后的今天,我又以学生的身份走进校门,再次成为一名民大人。从学生到校友再次成为学生,这种身份让我再一次格外激动。因为,我又回来了,又开始了我的学生生活。

十年前,每一个欢笑,每一滴泪水,每一段故事,每一次经历,每一声感动,都使我难以忘怀。在这里我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这份回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因为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的成就。在这里我参加过许多文艺晚会,从大一一直到研究生毕业,参加了新生风采大赛、迎新晚会、纳吾肉孜节文艺晚会、古尔邦节文艺晚会、毕业生晚会、中央民族大学校庆60周年学生专场晚会、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晚会、研究生歌唱比赛、研究生运动会等一系列文艺活动。最让我激动的是还作为本民族代表赴人民大会堂参加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和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开幕式晚会。每次提到这些活动的时候,我真的没办法用语言来表达当时的激动。每当这样的时候,我万分感谢母校,特别自豪能作为一个民大人。

在这里,我骄傲地向师友介绍着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色,也谦虚地聆听着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这里,我们各自保持着自身的民俗习惯,又相互尊重彼此的民族生活习惯;在这里,我学会了各民族学子相互了解、互相尊重,学会了团结,也学会了互帮互助。

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友情就在一件件看似不起眼的事情上不断加深。时常举办的民族节日盛会、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以及极具吸引力的学术比赛和精彩的讲座,让大家收获了知识,获得了感动。在校园生活中,友情为我们提供了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远离故乡的日子,老师和同学是我的精神依靠和思想指引。在美丽的民大家园里,离愁别绪没有了生长的土壤,因为这里是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你感受到真正的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在这里各民族学子共同谱写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民族团结之歌。

转眼间,十年已经过去了,在这十年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也是从一个稚嫩的少年变成了一个成熟的青年。见证了母校的变化,见证了一切美好的回忆,仍然没有变化的是对母校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十年,我深深地被吸引到这所魅力的校园,爱上了这里的点点滴滴。曾经在这里我留下了青春与汗水,笑声与泪水……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最重要的韶华岁月都在民大度过,让我一生刻上了民大烙印,彻底成了一个民大人。

走了十年,为了梦想,为了未来,如今又走回了起点。我,很幸运又一次走进了民大,又一次走进了每一个民大人终生难忘的“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又一次成为MUCer。

民大对于我的意义,不仅在于她给予了我知识,给予我宽阔的视眼,更重要的是她为我提供了一种人生修养。无数民大人能肯定的,就是民大所教会的包容、理解、博爱,是其他任何一所学校所不能给予我的。幸好,在这里,我深深的爱上了民大!幸好,我的人生,再一次深深地刻上了民大烙印!

十年后的今天,很幸运又一次踏入这所美丽而和睦的校园。十年后的校园仍然是那么美丽,那么和睦,那么热闹。民大人还是那么热情、亲切、友好、淳朴。这次踏入民大带着难忘的回忆,对求学的希望和帝都新生活的憧憬,新的征程又开始了。我在想我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对母校的深爱。民大,她留给我的,是美丽难忘的记忆。这十年,我带着记忆,带着梦想,顺利地走过困难,克服挫折,走过烦恼,走向美好的未来。

十年里,难忘的回忆,感人的故事,我想永远讲不完。我在想每一个民大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故事,我的故事即将重新开始。未来的路还是漫长的,我与民大的不解之缘也这样一路延续下去。(作者: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依斯马依力·艾肯木)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