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大史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大史苑 > 正文

我在五星红旗指引下成长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周报   发布时间:2021-06-02   编辑:费娜 罗碧   打印   字号:

我生于1939年,祖上先给我起名叫“运生”,寄托了家族的期望。我的曾祖父那代曾在北平开过“双盛和玉局”,在北京玉器行里至今还有一定名声。可能应了那句俗语,富不过三(代)。到我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一贫如洗。我的降生给祖辈的老人们带来希望,希望能使家运时来运转。1949年10月1日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升起,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有国才有家,人民解放了,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我就是在五星红旗的指引下,由一个穷孩子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成为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引领者。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我刚刚10岁。由于家境贫寒,我辗转读了五六所小学,每一次选择的标准都是学费足够低廉。我曾在汇文义务小学读过书。这座学校坐落在现在的北京火车站,原是教会学校汇文中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人民政府接管。义务小学的任课老师都是在此读书的中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给我们上课,比如周日,每天下午的时间。顾名思义,义务小学,也就是在这上学的小学生不收取任何费用。我在这里只读了半年,也就是一个学期,学校就停办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把老百姓的民生问题摆在首位。在崇文区(现东城区)金鱼池地区建立的十一中,就是为解决穷苦百姓子女的读书问题而建立的一所完全中学。我在这里度过了六年的学习生活。

高中毕业本想工作挣钱养家,也不知是谁替我交上了高考报名费。我考取了师范学院。读师范不收学费,学校对我这样的贫困子弟,除了每月给四块钱生活费,还发一年四季的服装。在党和政府关怀下,我顺利地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

就这样,我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任务有了初步认识。共产党、毛主席是全国人民的大救星,这些朴素的情感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心里扎下了根。上高中时我加入了共青团。不久,我提出了入党申请。上大学后,我继续靠近组织。参加工作后,每到一个新单位和重要的时间节点,我都会向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和党员同志提出我的申请,表达我的感情及迫切愿望。到了中央民族大学我依然如此。也不知写了多少份入党申请书,但总是达不到党章规定的入党条件。正当我觉得这辈子入党无望的时候,时年61岁高龄的我终于被党支部批准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生活在北京是幸福的。我一直学习生活工作在北京。每年一次“五一”“国庆”游行,使北京人尤其是年轻人有更多的机会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及党与国家领导人,最早听到党中央的声音。

我第一次参加十一国庆游行,岁数很小。印象最深的是天安门前的三座门那时还没有拆除,几十人一排的队伍到了三座门就要分别穿过每一座门,穿过之后再合成一排,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向天安门向西单方向走去,一路高喊着“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工作之后,跟学生一起在国庆游行队伍全部通过后,拥向天安门,看到毛主席在城楼上从东走到西向群众频频挥手,“毛主席万岁”的呼声冲入云霄,现在回忆起来还是那么激动人心。

1979年我被调入中央民族大学任教。在党和国家以及学校党委的关怀下,我和国家、学校共成长。

四十年来,我主持和完成“十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语文的新闻事业研究》和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参与由学界泰斗方汉奇教授和宁树藩教授主持的“八五”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地区比较新闻史》以及方汉奇主编的《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上中下三编,第一二版)、丁淦林主持的《中国新闻图史》等科研项目并完成主持人分配的各项写作任务。应南京师范大学倪延年教授邀请,参加由他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国新闻史》的子课题《民国新闻专题史丛书·民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新闻业》。独著(或以第一作者)出版教材、专著、工具书、调查报告等15部,五次获省部级奖。参与编撰的著作14部,发表14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承载民族梦想: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百年回望》译成英文发表在《中国民族》(英文版)2017年第4期(总第67期)上,这是我国学者第一次面向国外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的历史概况。

曾任教育部新闻学学科第二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民委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翻译专业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理事,中央民族大学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新闻史学会特邀理事,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国报协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分会顾问,内蒙古自治区新闻传播类理论刊物《新闻论坛》学术顾问等。自1995年开始《中国青年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及《中国民族报》、《中国文化报》、人民网等媒体先后发表《闹中取冷白润生》《杂家白润生》《使历史成为“历史”——访韬奋园丁奖获得者白润生》《薪火不断温自升——记少数民族新闻学学者白润生》等专访10余篇,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研究的开创者和带头人。生平被收入《中国新闻年鉴》(1997年版)“中国新闻界名人”专栏及《中国新闻界人物》等20多部辞书。

在中央民族大学,留下了我一生值得纪念和令人振奋的回忆。20世纪80年代,我与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的代表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就餐,宴会前与党和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我和许多来京参加国庆活动的代表一同在天安门观礼台上观看焰火晚会;中央民族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时任朱镕基总理来校视察,我作为师生代表之一与他合影留念……这些难忘的美好过往,至今想起来激动无比!

我是由党和国家培养的人民教师,是在五星红旗指引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知识分子!(作者:新闻与传播学院退休教授 白润生)

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本网作品的应注明“来源: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中心 mucxcb@muc.edu.cn

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信中央民族大学官方微博中央民族大学官方B站中央民族大学官方抖音